央廣網北京5月16日消息(記者 王雨馨)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畔,餘干縣康山水域,活躍着一羣在長江干流中越來越少見的江豚,被人們稱爲“江豚灣”。 

  15日下午,記者隨“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採訪團走進上饒江豚灣,實地探訪“水中大熊貓”——江豚的足跡,瞭解鄱陽湖生態發展與保護情況。 

  

圖爲:江豚灣觀景臺

  多舉措開展救助 增強羣衆保護意識 

  “江面浩淼寬闊,一眼望不到對岸。”岸邊的居民說,這裏正是江豚出沒的地方。   

  據介紹,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已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但隨着環境質量持續下降,整個長江流域江豚僅剩不足1000餘頭,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而江豚灣作爲鄱陽湖核心區域,水質條件良好,水位最淺時也有20多米深,溫度適宜,小魚兒多,是江豚最佳棲息之地,最多時有200多頭江豚。 

 圖爲:清澈的湖水中 幾隻江豚正在嬉戲

  “每年3月份,大批江豚開始陸續游到這,江豚灣的江豚數量佔整個鄱陽湖水域二分之一左右。”漁政局副局長鬍華生對記者表示。 

  爲保護瀕臨滅絕的江豚,江西省出資在東岸康山大堤擴建江豚灣,當地政府還建造觀豚臺,切實增強漁民羣衆的長江江豚保護意識,使之自覺投入到保護江豚行動中來。 

  2016年以來,餘干縣政府製作保護江豚大小宣傳牌50餘塊,散發傳單1800餘份。“湖區羣衆保護漁業資源、保護江豚意識顯著增強,還有漁民自發成爲江豚保護志願者。”胡華生說。 

  江西省還進一步完善了長江江豚救護體系,實行江豚巡護救護獎勵制度,對報告受困、受傷的漁民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據中科院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長江流域中,鄱陽湖監測到的江豚種羣數量快速增長,超過洞庭湖、長江干流監測到的江豚的總和,佔比近60%。

  圖爲:一隻江豚正越出水面 

  實行嚴格生態保護制度 現“一湖清水”

  除了增強人爲保護,作爲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加大江豚生活區域的水生態保護也顯得尤爲重要。 

  一直以來,江西省對鄱陽湖實行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截至目前,鄱陽湖區已建設3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胡華生表示:“爲有效保護鄱陽湖水質,實現‘一湖清水’,我們還按照環保‘水十條’的要求,積極開展環境治理工作。” 

  首先是強化污染治理。不斷加快推進環湖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已完成烏泥、黃金埠等鄉鎮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礎上,加快配套管網建設速度,大力提升鄉鎮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同時着手規劃全縣其他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減輕生活污水對水體的影響。 

  其次是加強對換鄱陽湖區域的內湖及河剛等水面管理,全面推行人放天養,嚴禁投放肥料餌料,切實改善外排水質。 

  共抓大保護 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隨着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的開展,鄱陽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江豚數量一年翻一倍。當日,在岸開展巡查的工作人員介紹:“隨着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江豚的數量增加很快,由2016年的539頭次驟增到今年的1042頭次。” 

  鄱陽湖漁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豚數量的增長,實際上從側面反映出江西江西的自然生態和水生生態的環境日漸向好。 

  “這是對我們江西人過去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種回饋,也會激勵我們今後更加加強對江豚的保護,使我們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