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它不僅讓國內通訊行業震動,同時也讓其他全球性行業警醒,作爲處於技術劣勢,同時發展迅猛的中國汽車行業來說,尤爲如此。

此前中興的“休克”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核心光學元件和高新芯片的壟斷,而對於汽車行業來說,類似的核心零部件自然要數發動機。而對於單純依賴外企發動機的自主車企來說,也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不過,靠自主生產的發動機就可以安心了嗎?當然不是。儘管近些年自主品牌逐漸取得了消費者信賴,銷量持續走高,不少自主車企都有資金和能力投身到發動機等核心技術的研發中去,但目前的成績與優秀外企的發動機仍存在一些差距。

以主打動力的長安藍鯨發動機來說,2.0TGDI版本的它各項數據都算可圈可點,拋開黑科技本田和主打經濟性的大衆2.0T來看,藍鯨2.0T在功率和扭矩上都表現不俗,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合資發動機的水平。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油耗方面,還有改善空間。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其他更多的自主品牌還並沒有多少發動機能達到長安藍鯨2.0TGDI的水平。由此可見,在發動機方面自主品牌與合資企業的差距。

而從長安藍鯨發動機來看,其使用的配套零部件也不完全是國內廠家的產品,像博世的ECU、INA的DVVT皆是如此,但正如我們不應該詬病身爲通訊公司的中興不製造芯片一樣,我們也不應該指責自主品牌不生產這些配套設施,畢竟那都是發動機製造上游廠商該乾的事情。不過,此次中興的芯片危機讓我們意識到,過於依賴外資核心技術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那麼對於發動機製造而言,又有多少是需要依賴外國高精尖技術與設備的呢?

首先從機械加工層面來講,發動機的誕生會有鑄造、加工等流程,它們每一個都直接關係着發動機的品質。鑄造是將鑄鐵、鑄鋁打造爲缸體、缸蓋毛坯件的過程。它有兩方面的難點,其一是鑄造用的沙模需要一定精度,其二是對於原材料的鋼材有一定要求,而目前雕琢沙模用的精密機牀和高品質澆鑄原料大多都依賴進口。加工層面,毛坯件會經過車銑刨磨鑽鏜等工序,對於高速往復的發動機來說,加工精度的要求十分嚴苛,所以在精加工、超精加工方面,必須要有出色的機牀做支撐,而通常我們自主品牌所用的高精機牀都依賴着進口。

對於技術層面來說,一些核心技術我們還沒有掌握,同時一些找到眉目的技術也需要大量測試、調校,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因此目前許多成熟的技術我們都是用的別人的。同時對於一些發動機配套零部件來說,博世、博格華納、大陸、電裝等公司已經十分出色,甚至還開始了技術壟斷,所以大多優秀的自主發動機配套設施都選用了它們的產品。

我們不難看出,在發動機製造上,自主品牌有太多依賴國外的東西,儘管它們之於自主品牌汽車並不會像芯片之於中興造成的影響那麼嚴重,但如果真有一天它們離開了,自主品牌或多或少也會喫一些虧。

所以在此次中興事件的影響下,自主車企需要提高警惕,單純使用外資發動機的車企是這樣,自主製造發動機的車企同樣如此;同時對於上游的冶鋼、機牀和供應商來說,更應該早作打算,盡力製造出能達到車企要求的產品,自給自足才能沒有後患。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