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文凭有决定性作用,我觉得如果你真的对一样东西感兴趣,就应该不顾一切去学习。

——阿米尔·汗(Aamir Khan)

18岁那年,阿米尔·汗对父亲说,他不想去读大学了......

故事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痴迷于电影艺术,并坚信自己具有天赋,不顾一切,踏上了布满荆棘的梦想之路,然后他成功了,成为亿万影迷心中的偶像......

这只是一个追求卓越的故事,它告诉你梦想永远只是梦想,除非你开始尝试并为之努力,否则即使有人把你扶上马,骑不了多久也会摔下来。

父母、姐姐和阿米尔

阿米尔·汗的伯父纳西尔是著名印度电影《大篷车》(1971年)的导演,父亲塔希尔也是一位知名的电影制片人。无疑,他出生在一个电影世家。他的姓氏——汗(Khan),不属于典型印度教人群。事实上,他的家族是具有阿富汗血统的穆斯林,更确切的说,该姓氏也是伊斯兰贵族的标志之一。而他白皙的皮肤又像极了印度教最高种姓的婆罗门人群(在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印度,所属种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上述诸多先天优势,奠定了阿米尔日后成功的基础,这毋庸置疑。但他一生致力于种姓的平等,关照阻碍印度发展的诸多社会、宗教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唤醒人民,以期推动这个国家走向自由、平等,却不是每个具有类似背景的人有能力和有意愿做到的,他是“印度的良心”。

阿米尔小时候喜欢幻想、有点羞涩、偶尔搞点恶作剧,但比同龄孩子成熟,会思考、有责任感,这可能得益于他的母亲。

他小时候后很喜欢打网球,在校期间蝉联了马哈拉施特拉邦网球联赛少年组冠军。

每次比赛回来,阿米尔的母亲都会问他成绩如何,当然一般都是他赢。有一天,在得到同样答复后,母亲的一句话改变了阿米尔对人生的看法。她说:“我想知道输了比赛的那个孩子现在是什么感受,当他走进家门说出失败的消息时,他妈妈是什么感受?”这个问题突然让阿米尔明白了:“事情总有多面性,应该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同时,读书在阿米尔儿时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6岁就开始读伊妮德·布莱顿(英国“国宝级”儿童文学作者,她的书是J·K·罗琳的启蒙读物,后者长大后写了一个系列小说,叫《哈利·波特》),这个习惯也延续至今。

《冷暖人间》中的阿米尔

电影世家,耳濡目染,尽管8岁就有一次“触电”经历,但并没有成为童星,直到23岁时主演了电影《冷暖人间》(1988年)。

在此之前,印度电影要不是讲仇杀,就是男女主围着树跳舞唱歌,或者哭哭啼啼,无病呻吟,最重要的特征是结尾一定要有大团圆,而《冷暖人间》却讲述了塔库尔种姓不可调和的爱情悲剧,用过早夭亡的爱情结局戳破了“大团圆”的旧有模式。

阿米尔曾说:“电影应与观众达成共鸣,应与社会达成共鸣。”在银幕上,他怀抱吉他唱到“爸爸说我一定会有出息”,这一桥段在当时几乎激起了所有年轻人的共鸣。

在影史上,这部影片改变了印度电影业的发展走向,而阿米尔也凭借此片斩获“印度国家电影最佳新人奖”。

阿米尔的眼神清澈且令人怜爱,就像梁朝伟和约翰尼·德普,俨然是一个邻家大男孩儿,紧随其后的两部影片《灰飞烟灭》(1989年)和《讲心不讲金》(1990年),更奠定了他“奶油小生”的银幕形象。

公正的讲,没有一个曾经的“奶油小生”演员不希望自己转型为实力派的,不管在哪个国家,但做到的人并不多。同样,从事其他行业的我们也都希望自己阶段性的小成果可以延续,甚至更好。为此我们会尝试新的挑战与选择,比如跳槽或创业。尽管从《易经》的角度看,这种尝试的成功率只有1/4,但阿米尔身上的一些特质,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大红大紫之后,阿米尔对剧本的挑选标准开始形成,这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比如《巴萨提的颜色》(2006年)。

《巴萨提的颜色》海报

这部影片也被译为《涂上黄色》,不同于中国的红色,在印度,黄色象征着爱国、意味着牺牲。故事是讲述一群年轻人由迷失自我,到慢慢感知自身价值。他们发现了社会存在的问题,最终选择不再逃避,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社会,尽管他们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部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影片由于揭露了政治的阴暗面,所以一开始就麻烦不断。印度空军和国防部因为影片中触及了米格21战机坠毁引出的腐败问题,强烈抵制该片,曾一度遭遇禁播。最后在公众的压力下,印度国会经过特议,让高级法院重新开庭,才解禁了这部影片。

阿米尔虽然也觉得该片可能行不通,但仍下定决心出演,为此片减重10公斤以适应角色,为了增强真实感,他还苦练旁遮普方言,鉴于经费紧张,他还主动放弃了片酬。

要知道除了犀利的话题,该片导演此前的电影也都非常失败,在他最迷茫的时候,阿米尔的一条短信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人生只有两种活法:一种,是忍受现有的定式,另一种,就是担负起责任,奋起改变......永远也不要害怕。”

这部影片非常凄美,曾被BBC评为印度第三伟大的电影,上映后引起轰动,并斩获悉尼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也是印度电影第一次入围英国影视学院奖提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阿米尔应邀参加了火炬传递,但这一行为,却惹火了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他们非常抵制这届奥运会。阿米尔在博客上的留言,再一次“听从内心的声音”,他说:“我认为奥运会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活动。如果要找一个不存在任何瑕疵的国家来举办奥运会的话,我怀疑在地球上根本就找不到。”

说到敬业精神,不得不提《未知死亡》(2008年)和《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这两部影片。

《未知死亡》中,他的角色语言很少,挑战之处在于塑造一个处于未知世界的人,表演重心转向肢体。

阿米尔脱下上衣看到自己的纹身

《未知死亡》的漂亮女主,演员阿辛

在一年的准备期里,阿米尔坚持每日三小时的魔鬼训练,包括每天做1000个俯卧撑,这些努力就是为了获得8块腹肌。他的健身教练评价道:“阿米尔的韧劲超乎常人,他会在疼痛中呼喊,但绝不会放弃。”

一身发达的肌肉,身上布满“Kill”、“Revenge”的纹身,5毫米的“卡尺”发型,还有一侧和后脑剃出两条豁口,当剧照发布时,观众惊呼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阿米尔。

尽管为了制造曲折跌宕的情节,故事的衔接有些牵强。但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会涉及阿米尔的表演,在电影中,前一秒他还肝肠寸断,这一秒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演绎完《未知死亡》中的铁血硬汉,阿米尔的下一部影片竟是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饰演一个大学生,这时的他已经44岁了,而影片中人物的年龄只有他的一半。阿米尔对毁了这副好身材毫不犹豫,为了减重,他每天早晨4点来到球场打羽毛球。同样的艰苦训练,却为了达到相反的效果。只能感叹了,有时平庸和非凡之间就差这么一点努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改编自畅销小说《五点人》,别被片名欺骗,这是一个在喜剧外壳包装下,直指印度教育体制弊端的严肃电影,你的眼泪绝对不会比欢笑少。影片讲述三个著名工学院大学生发现成功和卓越真正含义的过程,批判了分数至上的印度教育对学生的戕害。在看了剧本后,阿米尔说:“我不知道观众要什么,我只知道我要什么。”

三傻,其实一点也不傻

当你对阿米尔有一定了解时,会感到影片中的兰彻就是阿米尔自己,他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诠释了电影里兰彻的经典台词:“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主动追上你。”

至于前一段时间火爆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不必多说,这是一部即使你没有看过,也是迟早要看的电影。

也许是天赋异禀,也许是他银幕形象反而塑造了自己,除了电影,阿米尔在印度还有一档《真相访谈》的严肃节目,这个节目正视印度社会的种种不堪,包括人口拐卖、器官贩卖、腐败、种姓平等、言论自由和宗教欺诈问题。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成熟就和一个人一样,只有当他能正视和反思批判,才是真正的强大。而批评者也从来不愚昧和幼稚,他们除了爱,也没有别的。

2010年,《读者文摘》在印度组织了一场投票,评选2009年最受信赖的印度人。阿米尔·汗排名第18,超过了很多政治家和工业巨头。他的意义不仅限于一个演员、一个讲故事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的专注、责任感、良知和不断自我挑战的人生态度。

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