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Citi)集團的一名經濟學家表示,歐洲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不盡如人意,而原因還不能僅僅歸於臨時因素。

花旗:歐洲經濟增長受到“不祥因素”的削弱

19個歐元區國家和28個歐盟國家的經濟在2018年一季度都增長0.4%。增長仍然是有的,但這相比於2017年的四季度有所減速。

在2017年四季度,歐元區GDP增長0.7%,而歐盟28個國家經濟增長0.6%。歐元區的經濟增長上一次這麼弱還要追溯到2016年夏季。

分析家們將這樣減速歸結爲糟糕的天氣。他們指出建築和零售業在寒冷天氣下通常受到消極影響。

其它的消極因素還包括工人運動、貿易戰威脅以及比往年更早的復活節(Easter)假期。

花旗高級歐洲經濟學家Christian Schulz表示雖然季節性因素確實有影響,但還有其它一些令人擔憂的地方。

“不幸的是,有一些跡象表明一些苗頭不好的事情正在進行”,他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表示,“如果你看看PMI和德國IFO一類的信心指數,你會發現它們早在壞天氣、貿易戰威脅、復活節假期、美國關稅等這些臨時性因素產生之前就已觸頂下跌”。

花旗:歐洲經濟增長受到“不祥因素”的削弱

Schulz表示他與他的同事找了其它與歐洲經濟增長放緩相關的因素,最後發現似乎與中國的表現有關。

花旗的研究團隊特別查看了追蹤中國鐵路運量、電力消費、銀行發放貸款的Li Keqiang指數。

“這個指數從去年夏天以來就在下降,它通常與德國的商業信心指數有着提前六個月的正相關關係。這也許可以解釋爲什麼德國或者更廣泛地來說——歐元區的製造業信心在去年年底下跌”,Schulz說。

Schulz表示德國與中國的關係不僅僅存在於貿易上,兩國間的投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他表示中國在未來將佔到德國出口增長的20%,因此中國的任何減速都會立即影響到歐洲的投資決定。

另外,歐元區製造業PMI指數也顯示歐洲的製造業活動在放緩。每月發佈一次的PMI數據主要追蹤製造業、建築業、零售業和服務業的產出、新訂單、庫存、就業、物價等因素。

更多優質內容,關注中金網微信公衆號:cngold-com-cn(長按複製),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製造業PMI在3月爲56.2,這是十三個月來的新低。德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也錄得了多月新低。值得指出的是雖然出現了放緩,但所有國家都處在擴張區域(即指數高於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