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痤瘡)皮膚如何護理之防曬篇

外用痘痘藥膏後皮膚乾燥、脫皮怎麼保溼?痘痘皮膚能化妝嗎?哪些成分可能致粉刺?痘痘皮膚如何防曬?這些都是痘痘皮膚護理中常見的問題,嚴醫生以美容皮膚科工作實踐結合查閱衆多國內外針對痤瘡護膚的專業文獻,告訴痘痘皮膚應該如何護膚理。今天和大家討論的是痤瘡皮膚的防曬問題。

痤瘡患者需要防曬(1)。 一項系統性回顧發現沒有可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自然陽光可以改善痤瘡(2)。並且衆所周知長期陽光照射會引起皮膚光老化。一些口服藥物如鹽酸多西環素和異維A酸都具有潛在的感光性。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標示含有過氧化苯甲酰和局部外用維A酸都建議避免日曬(3)。

除了提供防曬,防曬劑裏的潤膚成分也可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最後防曬措施可以預防或減少炎症後色素沉着的可能,特別是對於患者是對於深膚色者(IV型或者以上皮膚類型者)。

既然防曬在痤瘡中如此有必要,那應該如何做好防曬呢?

國際防曬共識ABC三原則

A:Aviod,避免曬

B:Block ,物理遮擋,如打傘、戴帽子、防曬口罩等防止被曬到

C:Cream,防曬霜。在A、B不能滿足當曬需求的時候,採用C補足

中國皮膚防曬專家共識:(4)

遮擋性防曬織物織紗密度越高、顏色越深、或加有防曬塗層,其紫外線吸收能力就越強,防曬效果越好。

防曬帽子帽檐的邊長最好在7.5 cm以上,纔有較好的防曬效果。建議選購UFP > 25,UA透過率< 5%標識的織物產品。(選購時看看有無這兩個指標)

眼鏡應選購覆蓋全部UV的遮陽鏡,並儘量減少藍光和紫光透過。鏡面足夠寬大能完全遮蓋眼睛和眉毛。鏡片以深色爲宜,但不宜過深以免影響視覺。

優質防曬劑的特點 :防曬效果確切,防曬光譜涵蓋UVA和UVB;安全性和耐受性高,不易產生刺激和過敏;產品對光穩定,不使衣物着色;易於塗抹,透氣性好。

患有痤瘡的皮膚防曬原則上也是同國際防曬ABC共識,儘量避免日曬,尤其早上10點到下午4點之間。首選考慮物理遮擋防曬,挑選遮擋防曬用品時需要符合相關護曬指標和條件。

在A和B不能滿足防曬需求時採用防曬劑補充。防曬劑通常分爲物理性防曬劑和化學性防曬劑。對於痤瘡患者建議使用廣譜(對UVA和UVB都可以防護)、較輕薄的物理性防曬劑或者具有廣譜的化學防曬劑(敏感性皮膚除外)

痤瘡合併敏感皮膚者最好物理手段防曬或者結合輕薄物理防曬劑,因爲防曬譜寬、相對光穩定、不易致敏。

如果痤瘡皮膚合併皮炎者不建議使用防曬劑,需要物理手段遮擋防曬。皮炎治療好,高敏狀態過後纔可以考慮使用防曬劑。但物理性防曬劑有一個缺點就是皮膚會變得比較白(裏面氧化鋅和二氧化肽成分所致),男士不太能接受,還有就是物理防曬劑多數偏厚重。

化學性防曬劑中對UVA和UVB都具有吸收性(廣譜防曬)的成分是二甲苯酮及衍生物、苯並三唑類化學防曬劑。多數化學防曬劑都是窄波紫外線吸收劑,以防護UVB爲主。化學性UV吸收劑質地輕薄,透明感好。不象物理防曬劑那樣使用後會發白,可能男性更容易接受。但有一個缺點就是有一定致敏性。

防曬劑兩個指標:SPF、PA

防曬參數的選擇:室內活動,在沒有紫外光源的室內活動,不需要使用防曬產品; 室內可能受到UV照射的活動(靠窗、接觸較強紫外燈光源、強熒光燈、驅蚊燈、娛樂場所的霓紅燈等),選擇SPF15/PA+以內的產品。

室外活動:需要根據所處地區、季節、當日UV和室外活動時間長短做適當選擇:陰天或者樹蔭的室外活動,選擇SPF15-25/PA+-++; 直接在室外活動,選擇SPF25-30/PA++-+++;高強度UV:雪山、海灘、高原等環境,或春未、夏季陽光下活動,使用SPF50+/PA++++;如果活動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應選擇防水抗汗類產品。

SPF值不是越高越好。理論上SPF值達到15以上,基本防曬療效和SPF值就不呈正比了。理論上通常情況下防曬霜的SPF值達到15就可以擋住95%的紫外線,不要盲目。

但是要說明的是這個SPF值15以上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每平方釐米塗2mg的量產生的數值。實際上很少有人使用防曬霜可以用到這個量,因此實際應用中我們還是要根據室內、室外、不同季節應用上述推薦防曬指標的防曬劑。

使用量:一分錢硬幣大小。

塗抹時間、劑量與頻率:在出門前15分鐘塗抹產品。一般產品需每隔2-3小時重複塗抹。塗抹量以1分幣大小產品塗敷於全面部爲宜。具體的塗抹時間和頻率遵照防曬產品說明書。

清洗:脫離光照射環境可以洗掉防曬產品。一般防曬產品,清水或者洗面奶即可洗淨。抗汗防水性產品則需要更仔細徹底清潔,或藉助卸妝產品。清潔後塗搽保溼劑。

使用維A酸、過氧化苯甲酰初期引起的乾燥、脫屑時防曬劑不能過於輕薄,需要有所滋潤的效果。

參考文獻

(1)Bowe WP, Kircik LH. The importance of protoprotection and moisturization in treating acne vulgaris. J Drugs Dermatol. 2014 Aug;13(suppl 7):s89-s94.

(2)Magin P, Pond D, Smith W, et al. A system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in acne management: diet, face-washing and sunlight. Fam Pract. 2005 Feb;22(1):62-70.

(3)Drucker AM, Rosen CF. Drug-induced protosensitivity: culprit drug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Drug Saf. 2011 Oct; 34(10):821-37

(4)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皮膚美容事業發展工作委員會,皮膚防曬專家共識,中華皮膚科雜誌,2017,50(5)316-3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