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債券違約事件中,雖然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國企只有6家發生債務違約,但違約金額卻高達165億元左右,佔違約總金額的66.5%。

《證券日報》記者從國資委得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物”),按時兌付年內到期68億元債券。前期出現債券兌付風險的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二重、中煤集團所屬山西華昱通過集團承接方式已經妥善解決,中鋼集團和兵器裝備集團所屬天威集團正在妥善處理。其他可能出現債券兌付風險的中央企業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積極籌措資金,到期債券均已按期兌付。

國資委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債務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對近3個月即將到期的債券進行重點監控,逐筆分析,及時預警,積極應對,防止發生債券違約,自覺維護國家金融市場穩定。

“從宏觀大環境來看,隨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較多的央企特別是製造業央企處於去產能、去庫存的狀態,其中大量產能又處在相對過剩或者結構過剩的範疇,因此,盈利能力不足、甚至出現虧損,是央企出現債務問題的大背景,或者說是行業因素。”烽火臺資本經濟觀察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出現兌付和違約風險的主要是信用債,而信用債由於發行門檻較高,因此主要是國企和央企發行。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下的背景下,信用債風險更多集中在國企和央企,而出問題的企業中,大多都是集中在過剩產能行業中的國企,因爲國企本身對市場需求的冷暖敏感度相對民企要低,因此存在經營策略調整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除此之外,由於國企或央企無論是在地方和中央層面都會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義務(最簡單的就是穩定就業),導致出現部分國企在虧損的情況下依然維持生產的現象。

本人是專業的現貨原油、瀝青、白銀、天然氣分析師,如果你對現貨投資感興趣,不知如何下手想學習瞭解或者正在投資但是投資不順的,可以添加薇信:jinsyc,獲取每日行情資訊和操作建議。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團隊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