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這篇文字是想告訴大家,常在河邊走會溼鞋,長期作美食獵人也會踩雷,但不是所有的食客只會寫“好喫、不好喫、一般、味道中規中矩”這幾種評論,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店家忽悠。椒麻土雞,是我在西安覓食期間,踩的第一個“雷”。

西安獵食踩雷,一盤椒麻土雞,“濺”我一身泥

椒麻土雞,是我在西安覓食期間,踩的第一個“雷”。寫這篇文字是想告訴大家,常在河邊走會溼鞋,長期作美食獵人也會踩雷,但不是所有的食客只會寫“好喫、不好喫、一般、味道中規中矩”這幾種評論,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店家忽悠……

西安獵食踩雷,一盤椒麻土雞,“濺”我一身泥

這家椒麻土雞店,是我在“掃街”時發現的,店招上寫得滿滿,又是老字號,又是祖傳,名頭一大片。我懷着對傳承的敬意,入店點了一盤椒麻土雞。老闆倒是熱情,問我口輕重,我怕個人要求影響他發揮,便再三強調按老闆自己喫的口味來,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不會太差。

西安獵食踩雷,一盤椒麻土雞,“濺”我一身泥

先說說我心中的椒麻味,花椒、雞湯、香蔥調製的味道稱爲“椒麻”,且多是川菜。中國地大物博,在不同的城市,喫過不同的椒麻,多數喊出椒麻的都是用辣椒和花椒的組合,也接受得了,而今天這一盤椒麻雞,我是真的無心消受。

西安獵食踩雷,一盤椒麻土雞,“濺”我一身泥

店家在門簾後拌椒麻雞時,我就聞到一股刺激的藤椒油味,我問他怎麼還放藤椒油?他應和着,說是自己炸的,只放一點點。此時,我已意識到這家店可能已踩雷。自己炸的油與街上售賣的有很大區別,市面上售的藤椒油牌子很多,價格相差也不少,我曾經管理過餐飲後廚,現在還記得哪種質優,哪些是不好用的。

這椒麻雞從後廚一出,嚇我一跳,問自己是不是點錯了?明明是一盤涼拌菜,再確切點該稱爲類熗拌菜。下筷從盤中翻找出三四塊小拇指長的雞胸肉,其它的主料都是些蔬菜、人工複合食品,還有母雞的陰蛋,即腹內未下出的卵。再說味道,鹹、甜、酸、辣、苦、鮮、香,只嚐到鹹、麻,入口嗆鼻。

西安獵食踩雷,一盤椒麻土雞,“濺”我一身泥

店家看我拍照,以爲我喜歡此味,便開始吹牛,又是老店,又是祖傳,最後還敢讓我提意見。我甩出一句:“你沒有一點烹飪基礎知識。”店家頓時一愣,又開始解釋,自己雖然沒有烹飪基礎,這個只要有他們的祖傳祕方,誰都能做,不需要學習……我聽完趕緊結賬,踩了雷還濺一身泥。

祖傳配方,是需要改進的,因爲地域不同,時間不同,食材的差異會很大,就算同地域,進貨批次不同都會影響出品。所以,一些大型食品企業,使用香辛料都會做萃取,要的就是風味的穩定。“祖”那輩人是有料的,而傳的這輩連基礎的東西都不學習,也許只借名頭罷了。

我是美食獵人“騫味”,不是每一次都能獵到美食,有時也會“踩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獵各種食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