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漢武帝劉徹,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也是華夏民族從此被真正稱爲“漢人”的決定性人物,他將“漢”的威嚴傳播到天下。同時,劉徹也是極具爭議的一位皇帝,有人說漢武帝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由於連年戰爭,導致百姓生活困苦,也就不配稱之爲“偉大”帝王。而爭議的核心問題就是是否應該對匈奴用兵。

匈奴作爲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存在於北方大漠、草原多年,以放馬牧羊、逐水而居爲其主要生活習慣,但是軍事上經常襲擾、甚至攻佔我中原北部邊疆。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安排蒙恬率精銳部隊鎮守北邊,沒有讓蒙恬參與征伐六國。漢高祖劉邦曾想通過軍事討伐解決掉匈奴問題,結果自己被困在一個叫白登的地方,大敗虧輸還差點喪了命,從此,漢朝只能通過外交媾和加和親政策來換取邊境安寧,這口氣就連那個喪心病狂的呂后面對咄咄逼人的匈奴也只能忍氣吞聲,漢文帝(劉徹的爺爺)和漢景帝(劉徹的父親)時期也只能送宗室公主過去和親,到劉徹這兒已經是忍了60年的屈辱,對我漢民族的欺凌已經太久了。

“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經過一番軍事準備後,開始發動反擊匈奴的三次大規模戰爭。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將軍李息率兵出雲中,沿黃河北岸前進,採取避實擊虛的戰略,迂迴到隴西,對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軍進行了包圍,完全收復了河南地區,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餘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獲全勝,並攻到祁連山,再次大破匈奴軍,俘虜3萬多人,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分東西兩路進軍,深入到漠北作戰,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遠征。衛青北進千餘里,霍去病深入2000餘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賢王接戰,大敗匈奴,凱旋而歸。

“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至此,對匈奴反擊的戰爭就該結束了,該恢復經濟,休養生息了,在進行大規模戰爭對長期對外用兵虛耗國力的漢朝國家及軍隊來講都是強弩之末了。

“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漠北決戰後,河西走廊即爲漢朝所控制,但是在廣大的西域,匈奴人仍有很大影響力,有相當一部分匈奴勢力存在,好大喜功的漢武帝一味的只知道通過軍事征討來解決大漢帝國那遙不可及的漫長邊境問題,不惜消耗國力維持西北遠征,先後征討樓蘭、大宛、車師等國,國力已虛耗殆盡,而匈奴人卻通過巧妙地外交手段使得西域諸國政治上倒向匈奴,這使得漢武帝在西域戰略上總是事倍功半,無法達到徹底控制的目的。

“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遠遁漠北的匈奴人在穩定了西域後方諸國後,開始伺機反撲,襲擾漢朝邊境,公元前91年匈奴人大規模寇邊,漢朝西北邊境數里被襲擾。

“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漢武帝一怒之下未經深思熟慮國力情況,便令二師將軍李廣利率大軍出兵西域征討,而此次出征無論統帥還是軍隊質量,還有國力情況都無法和漢軍征討西域之初時相比了,三軍主帥早已經不是帝國雙璧的衛青、霍去病了。平庸無能的二師將軍李廣利在歷史上都是靠着人海戰術來刷戰功的,而此次出征可謂是出師不利,在與匈奴軍隊的首次接觸後,匈奴軍隊經過試探性進攻後就向西逃去,而李廣利又志得意滿大舉揮軍而入,想着“也來個不破樓蘭終不還”。可是就在李廣利孤軍挺近的時候後方卻傳來了不幸的消息:京城長安因宮廷內鬥,二師將軍李廣利全家獲罪被下獄。這個消息對李廣利來說簡直是如雷轟頂,而此時李廣利的大軍剛剛走到燕南山,就被匈奴軍隊給斷了歸路,此時,漢軍軍心渙散、兵疲將乏,每每作戰必靠兵力多而取勝的李廣利瞬間方寸大亂,萬念俱灰的情況下,李廣利率部投降,近十萬漢軍男兒盡降於匈奴,這是漢軍征討匈奴以來最大的失敗、最大的恥辱。

“輪臺罪己詔” 兵敗燕然山 漢軍遠征史上最大的恥辱

兵敗後的漢武帝逐漸意識到了自己在戰略上的錯誤,於是發佈了著名的“輪胎罪己詔”。反思自己在漠北之戰後,常年用兵造成“海內虛耗、國力不振、人口減半“的現狀,於是調整國策,鼓勵生產,恢復經濟,對西域改攻伐爲防守加外交政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