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怎麼唱”的教學模式,對於歌唱學習者而言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學會“怎麼練”的方法,前者是“授人以魚”,後者是“授人以漁”,前者是教你怎麼花錢,後者是教你怎麼掙錢。很簡單,這些視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教人怎麼運用自己的聲音去歌唱,也就是解決的是“怎麼唱”的問題,並沒有具體的“怎麼練”的手段。

“怎麼唱”和“怎麼練”的區別

“怎麼唱”和“怎麼練”是聲樂教學從本質目的上區分的兩種形式。當前聲樂教育界,90%通用和流行的是“怎麼唱”的教學模式,即在學員當前所擁有聲音基礎上解決怎麼歌唱的問題,屬於聲樂中“樂”的範疇。

學唱歌一定要知道“怎麼唱”和“怎麼練”的區別

廣大歌唱愛好者生活在當今資訊極其發達的時代,可資借鑑的學習資料非常之多。輕鬆在視頻平臺搜索欄輸入“聲樂教學”或“聲樂大師班”等關鍵詞,就可以搜出林林總總一大堆的相關視頻。但是,大家觀看後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專家以及老師唱的也好,講的也句句在理,但是觀後對於自己發聲能力的提高几乎沒有什麼作用。原因何在?很簡單,這些視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教人怎麼運用自己的聲音去歌唱,也就是解決的是“怎麼唱”的問題,並沒有具體的“怎麼練”的手段。對於廣大聲樂愛好者和就讀於本專業的學生,意義並不大,因爲大家大都需要解決發聲技法的問題。

究其產生的根源而言,源於目前音樂學院教學的特點:招收學員說白了都是“小歌唱家”,學生天生就具備了很好的發聲條件,不需要老師做發聲技能方面的太多拓展。老師最多把學生的氣息順一順,把母音連貫解決一下,就可以進行作品演唱了,此時僅進行譜面教學即可,十分簡單。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音樂學院很多大一、大二的學生,就可以拿下難度超級高的歌劇詠歎調,這在國外是不多見的(揠苗助長,不可取)。

但是,先天爹媽給的聲音,是不能伴隨人一生的。隨着30歲軟骨的鈣化而逐漸失去彈性,這種先天自帶的嗓音會慢慢失去。筆者一直強調多研究嗓音原本不優越而通過學習成爲大師的人,比如卡魯索!

學唱歌一定要知道“怎麼唱”和“怎麼練”的區別

這種“怎麼唱”的教學模式,對於歌唱學習者而言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學會“怎麼練”的方法,前者是“授人以魚”,後者是“授人以漁”,前者是教你怎麼花錢,後者是教你怎麼掙錢。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劣立現。

咽音之所以能在罵聲中發展而薪火相傳的關鍵,就在於其超強的操作性和練習方法的系統性,是“怎麼唱”教學模式無論如何都比不了的。當然,我們不是一味的追求聲音,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藝術的歌唱,“技”永遠是爲“藝”服務的。在“藝”的層面,音樂學院有其不可替代性。諸如作品的語言、風格和表演,這是咽音學習者需要向學院派學習的。至如今,咽音學習者在國內成爲一線歌手的,無一例外都是先以咽音打好聲音“技”的基礎,再結合學院派關於“藝”的教學。如:彭康亮、魏松、董文華、張建一、陳小羣等等,咽音技法運用最高級的胡松華老師,也與學院派出身的弟弟胡寶善進行了大量的交流,胡寶善先生是伯倫巴諾夫(斯卡拉歌劇院的聲樂指導)的學生。從聲音的藝術生命上講,胡松華老師現在還擁有年輕的聲音,而寶善老師的聲音早已經老化衰退了,值得大家反思。

一種科學的發聲方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自2004年開始咽音的網絡推廣至今,筆者還會繼續努力爲咽音做點事,力求使這一科學的發聲方法造福更大的人羣。

學唱歌一定要知道“怎麼唱”和“怎麼練”的區別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使用手機瀏覽器baidu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瀏覽器輸入“3W點shuohuashi點康姆”進行系統的練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