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上海警備區某團防化連的老兵,1968年入伍。文章講述了他與老班長朱方明的故事。

作者16歲時在部隊遇到朱方明,老班長對他而言一直是榜樣。兩人分別將近五十年,在一場戰友聚會中見面時,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已成爲滿頭白髮的老人。

回憶起往事,朱方明講述了當年參加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的經歷,他說那是他最難忘的日子……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資料圖

車子緩緩通過蘇通大橋,進入到江蘇省南通市竹行鎮境內。想到馬上就要見到分別已差不多半個世紀的老班長時,心裏不免激動起來,過去和老班長的那些故事也浮現在我的眼前…

1968年,16歲的我穿上軍裝來到部隊。我與另一位同齡同學,被分配到上海警備區某團防化連的二班和一班。

由於年齡小,我與這位同學在連裏顯得特別“扎眼”,時不時有人議論我倆,說什麼這麼小的孩子不在家裏待著,出來當兵幹嗎?有的看我們有點文化就嚷着說,怎麼這些有文化的小兵都集中在一起啦!甚至有的人起着哄“欺負”我們。

每每此時,班長總會挺身而出,驅趕那些愛開玩笑、瞎起鬨的人…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老班長朱方明(左)

班長給我的印象就像一位兄長。高高的個子,帥帥的模樣,尤其那內斂而細膩的性格,對待戰友和藹可親的態度,使我們這些剛入伍的新兵倍感安全和溫暖。

說實話,剛到部隊時許多人並不喜歡當防化兵。笨重的防毒衣,穿着渾身不舒服。冬天穿着還好,只是套進去時有股涼嗖嗖的感覺,可是到了夏天,在三十七八度的高溫下穿着跑步、訓練,那簡直是活受罪。

加之頭上還要套着大象鼻子一樣的防毒面具,又悶又熱,一會兒下來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乾的。

沒有那些揹着步槍、衝鋒槍的步兵那樣神氣,也沒有開着車跑進跑出的汽車兵那樣瀟灑。爲此,剛入伍的新兵們沒少鬧情緒,有吵着想家的,有鑽在被窩裏悄悄哭鼻子的。

然而每當此時,我們的班長總是耐心地給我們做思想工作,講防化兵的重要作用,好男兒要志在四方,苦練殺敵本領,報效祖國。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老班長(前右一)

平時訓練,老班長總是跑在全班的最前面。他說把平時當作戰時練,到真正打仗時纔不會喫虧。在他的帶領下,全班的訓練成績總是名列全連前茅,經常得到連首長的表揚。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老班長朱方明(左一)

班長在我們心目中是榜樣,他過硬的軍事技能在全軍出了名的。聽說他曾參加過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的試驗,但由於涉及軍事祕密,他從未透露過任何信息,當然我們也從未問過任何細節。

導航儀提示,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我心跳在加快,很快就要見到我們的老班長了…

一輛白色轎車從路邊停了下來。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老班長朱方明(右)與作者胡仲光(左)合影

這是我們的老班長朱方明?高高的個子,微胖的身材,一雙不再明亮的眼睛和滿頭的白髮。我不敢想象,怎樣才能與當年帥氣的老班長對得上號!

我恍然,五十年了,班長已是一位七十多歲高齡的老者……

我報上了自己的名字,問他還記我嗎?老班長十分肯定地說,記得!那麼多年過去了,還記得當年的小兵?我的眼睛溼潤了。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老班長全家與作者一行人合影。

老班長的兒子和他的弟弟(老班長兄弟倆曾在同一年同一連隊當兵,他的弟弟任四班副班長)迎了上來,一番寒喧之後,陪同我們來到當地一家飯店。沒想到,班長的愛人和兒媳在那邊早已等候多時,全家人盛情作陪,讓我們一行感動不已。

午餐極爲豐盛,但大家似全然不顧滿席的美味佳餚,相互問長問短說着難忘的往事,老戰友難得相聚真是有說不完的話,敘不盡的情。

我貿然提議,老班長能否給我們講講當年參加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的故事,班長沉思着說,那是他終身難忘的日子……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資料圖: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在場的工作人員歡呼雀躍。

1967年4月的一天,已有兩年多軍齡和紮實的防化技能的班長接到了上級命令,要他立即到軍區司令部報到。

“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他沒加任何思索,打起揹包就匆匆出發了。

他不知要到什麼地方,不知道執行什麼任務,也不知道坐了幾天幾夜火車,轉而又坐了幾天幾夜的汽車。只是當他揹着揹包從軍用卡車上下來時,眼前是一片塵土飛揚、荒無人煙的茫茫戈壁大漠。

集中在這裏的小夥子們是全軍抽調的防化兵骨幹,相互之間都是第一次見面。當然,此時他們還不知道,他們將在這裏幹一件大事……

戈壁大漠上支起帳蓬是他們的宿舍,軍用卡車從很遠的地方拉來的水、面和羊肉是他們的食物,這些僅僅滿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物資是他們的所有。每天枯燥的試驗、觀察、測量,是他們的全部工作內容。

雖說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他們從不叫苦叫累,決不打退堂鼓。因爲他們知道,他們肩負重任。

1967年6月17日,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他們早早起來,揹負着儀器和設備進入了預定的位置。

他們身着專用的防化服裝、戴着觀測墨鏡,全神貫注地向遠方眺望。上午8點20分,一團異常炫目耀眼的蘑菇雲,在離他們約5公里的上空緩緩形成,緊接着傳來一聲沉悶的巨響。他們跳着、喊着,相互擁抱,相互祝賀,歡呼勝利。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資料圖

事後,他們在人民日報專版上看到“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的大紅喜報。

幾個月後,老班長歸隊了,他同往常一樣,他與戰友們一起生活、訓練,摸爬滾打。

1982年,老班長轉業回鄉。回到地方,他被安排在一家輕工機械廠負責行政後勤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於2005年退休。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親歷者講往事: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

老班長朱方明(左)

班長的愛人對我們說,他是個老實人,平時處事低調,工作踏實肯幹。從不在人面前炫耀那段光榮的歷史,也從未向人透露過當年的任何細節,他說這是軍事祕密。

轉業後,他連自己的檔案放在哪裏都不關心,說不用找了,沒有就算了嘛。

告別了老班長,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下來。一段戰友情誼,一個感人故事,展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擔當和責任。

雖然歲月無情地改變了我們的容貌,但作爲一名老兵,我們風采依然。我們把美好的青春獻了給祖國,我們驕傲,我們這輩子無怨無悔!

中國軍網

作者 胡仲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