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兵就是戰爭,戰爭的核心在於爭,不在於戰,戰是暴力,爭是本質。也說到鬥爭是無所不在的,有矛盾就有鬥爭;鬥爭是人性或生物性的基本屬性,也是生存的必然法則。所以,兵法就是爭法,爭是爲了爭利,兵法就是鬥爭趨利之法,孫子兵法則是鬥爭哲學,與毛澤東思想的哲學不謀而合。

當然,我們想要對兵法理解更透徹,並不能滿足鬥爭哲學之一點,還應該研究點兵法的歷史淵源。據李零教授的考證,兵法來源於軍法。什麼是軍?就是一羣有組織有訓練的職業殺手。國家或部落爲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從人民羣衆當中選拔出身手敏捷、健壯有力的青年,集中到一塊做殺人訓練,要滅人國家、奪人錢財、奸其妻女——不要遮羞,這就是最初建設軍隊的目的所在。

但你把一羣這樣的職業殺手集中到一起,肯定需要一定管理組織工作,制定一定的軍事規則和方法——而這就是軍法的來源。

兵法源於軍法,軍法源於管理、組織、訓練等具體的軍事活動。也就是說,不懂管理的人,或經常被人管理從不想管理別人的人,是很難看懂兵法的。

管理之於兵法,是根本。即便是一個人想長壽,身體健康,也得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習慣,不熬夜,遇到好喫的能剋制住不貪心蛇吞象。

兵法首先就是管理之法,然後纔是爭利之法;沒有有效的管理工作,職業殺手們只能淪爲一羣烏合之衆,根本沒有戰鬥力。而我們學習兵法的終極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取利得手的概率,首先要學的就是管理,管理別人之前,要管理的是自己:自己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情緒變化、學習安排、養生鍛鍊等等。

把自己管理好了,才能管理別人;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塌糊塗,你根本不知道把別人管理成什麼樣纔對,這是基本原理。

軍法是兵法的源頭,兵法是軍法的延續、發展。兵法來源於軍法,但也必然超脫于軍法。

另外: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兵法之法,不是普通的方法或規則所能解釋的。在兵哥看來,孫子兵法的法,是在向讀者揭示鬥爭哲學的原理,在原理的基礎上順帶講了些方法論。比如說,孫子兵法的最高層次的鬥爭哲學原理就是“因敵制勝”,這是原理,不是方法。因敵制勝的意思是,根據敵人的具體情況,找出其弱點,攻破其弱點,方能打敗他。這裏面有方法沒有?沒有。只有原理。

再比如,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道敵我的優勢劣勢,然後纔可能做到百戰而不失敗,這是講方法麼?肯定不是,這還是講鬥爭取勝的原理。具體“知己知彼”的方法,有“五事七計”、有“用間”、有“作之而知動靜之理”等等,孫子也一一提及。但方法不重要,原理最重要。

待續。

孫子兵法不是鬥爭取利的方法,而是方法之原理

孫子兵法不是鬥爭取利的方法,而是方法之原理

孫子兵法不是鬥爭取利的方法,而是方法之原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