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味,一人一坑

普洱茶这个行当,每天都有新人入坑,每天都有人问怎么判断是好茶。这个问题其实既简单又复杂。

一山一味,一人一坑普洱茶这个行当,每天都有新人入坑

道理很简单无非是好原料+好工艺+好仓储,但到了实际层面则很复杂。

喝新茶,要辨山头、辨树龄、辨纯料、辨工艺。云南茶山众多,茶树资源丰富,绝大多数消费者没有上过山,也没有机会参观制茶工艺,即使都参观过了,大多数也是游客,走马观花不得要领。

普洱茶一山一味原本是成立的,尤其是对于新茶而言,所谓的山头味茶学上称为“山韵”,由于土壤、气候、树种的差异,导致产生不同的“山头味”,就此而已。

原料则是保证茶叶好坏的最大因素,然而,好基因抵不住坏人性。如今班章、冰岛不过是一种包装纸游戏。市面绝大部分的班章,并不含一颗班章的毛料,这是现实的情况。

一山一味,一人一坑普洱茶这个行当,每天都有新人入坑

喝老茶,不仅仅要学会看包装,还要懂历史,读茶书。如果茶叶历史书本身就是假的装饰过的。那么,消费者如何判断茶叶历史?怎么实现保护自身利益?小编以往的文章都一直在强调,很多人的书都是自己写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层光鲜亮丽的色彩,就比如当初一位“大师”写了一本书,就是为了把自己一仓库的垃圾给尽快处理掉,所以书上的东西也不一定权威。

普洱茶不同于绿茶,绿茶讲究芽为上,一芽一叶次之,一芽两叶更次之。如果这样以等级来判断普洱茶的好坏,本身就具有很多误区,。举个例子,1988年的“7542”,被市场称为“88青”,指的是7542配方的饼茶。

7542实际是一个出口唛号,大多数人理解是75年的配方,“4”是指4级茶,“2”是指勐海茶厂。

茶叶包装上的编号主要指的是茶厂的数字代码、茶叶级别以及生产年份,昆明茶厂的数字编号为1,勐海茶厂为2,下关茶厂为3,普洱茶厂为4,这些数字编号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指定的。代表厂商的数字的都是最后一位,例如7561指的是昆明厂所产,7552由勐海茶厂,以此类推8843指的当然就是下关茶厂了

一山一味,一人一坑普洱茶这个行当,每天都有新人入坑

其实茶饼的生产,一般都是有三个级别的茶叶拼配而成。而且,不同产区的4级茶口感区别很大。同样的4级茶,春茶、夏茶、秋茶的口感截然不同。如果机械地理解“7542”的含义,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在普洱茶的体系里,用级别作为参照物,判断茶叶好坏这说法,误区很大。

好的普洱茶原料最重要,工艺则次之。原料好,工艺正常,则茶成品一定好。所以,小茶厂、茶商的品质可以轻易超过大品牌的原因就在这里。如同要有上乘的食材,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食材不行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其实把茶叶好坏的判断推给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如果一个茶厂的班章、冰岛都是包装纸游戏,一个品牌处处修饰历史,一个产业处处造假。这样,何谈品牌?何谈好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