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們的感情問題素來爲大家關注已久,但現在很多節目反其道而行之,邀請明星作爲情感觀察員參與到素人的情感生活中來,點評的過程中明星們時不時爆點自己的料成爲節目的宣傳點,由此推動節目收視已是常態。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時下的大多情感觀察類節目都習慣以已婚明星+小鮮肉的組合呈現,來將節目效果烘托到最強。《女兒們的男朋友》、《心動的信號》、《親愛的,結婚吧》幾乎都是這個路子。情史豐富的明星們坐鎮也就罷了,但號稱沒談過戀愛的範丞丞和談錯戀愛的毛曉彤都作爲觀察員出現並指導,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先從《心動的信號》說起,這檔節目請的幾位明星情感觀察員很有意思。朱亞文作爲已婚的好男人代表位列其中可以理解,畢竟他從硬漢到“行走的荷爾蒙“,下一個人設就跟好男人搭上了邊。雖然這個人設跟公司一開始給的定位不符,但是他自己樂見其成的。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朱亞文在其中的參與感很難定義,能看出他在竭力用自己的經驗爲嘉賓支招,但除了看對了周遊之外,他好像並沒有體現出過多優勢。後來在《我和我的經紀人》中,朱亞文也坦誠參加這樣一檔節目壓力很大,他一直在努力做好,但其實過程很喫力。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另一個嘉賓是情史甚至婚史都很豐富的張雨綺,張雨綺的私生活一度都影響了她的事業,換句話說現在造成的影響也沒消散。從敢愛敢恨的直女到“一個單身女人的自由選擇”,張雨綺人設的崩壞可以理解爲真性情也可以理解爲隨意。這份隨意在女星的感情世界裏,有時候顯得不那麼美好。將張雨綺列爲觀察員也說得過去,雖然她自己處理的未必得當,但至少經驗豐富,即使不能提供指導至少也可以作爲反面教材出現,有借鑑意義。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親愛的,結婚吧》中田亮的作用和以上兩個人都不同,他的存在幾乎就是一個已婚男人的曬幸福和吐槽之路,跟嘉賓的情感觀察指導其實沒什麼實際意義。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比較讓人喜歡的是王子文在《女兒們》的男友中的表現,至今沒有宣佈婚訊的王子文一如她在《歡樂頌》裏的表現,獨立而又個性的活着,這樣的她在感情世界裏也看得格外通透,不粘人不強求就這麼獨立而倔強又美好的活着,給人的感覺很好。就像秦嵐在節目中說的那樣,其實“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因爲每個人一生就是陪伴你自己最長的人”,能獨立活好自己的人,在感情世界裏也不會太差。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但相較之下一些沒有感情經歷的小鮮肉的存在就很突兀了。《心動的信號》中楊超越自稱沒怎麼談過戀愛,也依然沉迷於對嘉賓們的點評,並因爲錦鯉體質頻頻猜中引發一陣歡呼。可如同被困在別墅裏的素人嘉賓們真的需要這種“隔靴搔癢”似的建議和點評麼?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大家都心知肚明:未必。首先嘉賓們的建議不能傳達到素人的交往過程中,其次感情世界裏原本就沒什麼對錯和規則,所謂的套路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真愛從來就沒有模式,一羣沒活明白甚至沒有感情經驗的不相干人的建議又有什麼用呢?節目組請來這些嘉賓無非是用他們的流量帶節目的收視,嬉笑怒罵皆是臺本罷了。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女兒們的男朋友》中範丞丞的存在也很詭異,自稱沒談過戀愛的他在節目中始終以“直男癌”晚期的形象存在,實力用各種細節證實活該單身的各種理由。但因爲過程太尬,讓明星爸爸們都有點不忍直視。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親愛的,結婚吧》中的林允和毛曉彤的存在也很尷尬。毛曉彤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她的感情生活的失敗是被全國人民見證了的,而在節目中親身觀察素人情侶的日常,無異於啪啪打臉,這樣的她還能淡定給建議麼?或者說她的建議有人敢信麼?有過感情經歷的林允也幾乎是冷臉擺設般的存在,不招人喜歡。

情感觀察類節目越來越多,有些明星觀察員的設置真的合理麼?

所以,到如今我已經很惶惑這些情感觀察類節目費時費力請來的明星組合到底用意何在?就算已婚和情史豐富的明星能說得過去,沒談過戀愛或者經歷失戀的明星們到底存在價值何在?除了被節目組榨乾最後一點流量價值,大家考慮過他們尷尬存在的感受麼?好像勸經紀公司在對接資源的時候能走點心,不要只盯着錢看。文/小花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