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潛艇都是依靠電力驅動馬達推動螺旋槳前進。根據電力產生的方式,分爲柴電動力,核動力和AIP。

最早期曾經嘗試過做爲潛艇動力來源的有壓縮空氣、人力、蒸氣、燃油和電力等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種潛艇動力來源是以柴油引擎配合電動馬達做爲共同的動力來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潛艇開始使用柴油機配合電動馬達作爲潛艇的動力來源。柴油機負責潛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電瓶充電的動力來源,在水面下,潛艇使用預先儲備在電瓶中的電力航行。由於電瓶所能儲存的電力必須提供全艦設備使用,即使以低速航行,也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之後必須浮上水面充電。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荷蘭開發出呼吸管,其後由德國進一步改良並應用在他們的潛艇上。呼吸管的基本構造是以可伸長的通氣管將外界的空氣引導至柴油引擎,並排出引擎產生的廢氣,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進入以及將進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線。

核動力是繼柴電動力之後發展的又一種動力。核動力的原理是應用核子反應堆產生的高溫讓蒸汽機中產生蒸氣之後驅動蒸汽渦輪發動機,來帶動螺旋槳或者是發電機產生動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國家開始研究其他可能的替代動力來源,以延長潛艇在水面下持續作業時間。如在柴電動力的基礎上自帶氧化劑或者是其他不需要氧氣助燃的設備,或是由新的動力來源爲電瓶充電與驅動電力馬達。

儘管不依賴空氣推進(AIP)大大提高了柴電動力潛艇的能力,但由於過氧化氫等氧化劑的穩定性差,使得不依賴空氣推進的安全性常被質疑。

不依賴空氣推進是指無需獲取外間空氣中氧氣的情況下能夠長時間地驅動潛艇的技術。使用該技術的潛艇的自持力比一般柴電潛艇的大一倍以上,也即連續的潛航時間及潛航距離較長,但仍比核潛艇短很多。其造價介乎一般柴電潛艇與核潛艇之間。

另外,除了裝有AIP系統的常規動力潛艇外,其他所有的常規動力潛艇水下都是依靠蓄電池和電動機行進的,根本沒有所謂的廢氣,也不能有廢氣。

AIR系統排除的廢氣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也利於海水的吸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