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1

推出8万字汶川地震纪实报道 第九篇

第五篇章(下)

北川,我们坚守到最后

(三)坚守是一份责任,坚守是我们的天职

5月18日,随着工作量的增大,我们驻北川的人员扩充到11位,指挥部通知,当天晚上有6—7级余震,伴强降雨,随时有塌方和溃坝的危险,希望医疗队留人值夜。听到这个消息,空气瞬间凝固住了,11名队员都意识到生死考验就在眼前,但大家深知在这危急关头,绝不能辜负托付给他们的生命。

不需要动员,不需要解释,所有的队员都一致表示坚守阵地,为所托付的生命坚守,用生命去捍卫对职业的忠诚。在此同时,他们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大家约定:“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镇定,团结在一起,如果发生险情撤退,两个人一组,先伤员,后女同志,最后是队长,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也不能少 。” 那一刻,大家可能都意识到这个约定的意义。第二天果然发生了6.4的余震,所幸降雨不大,才没有大的险情发生。

选择了在北川,就是选择了顽强不惧。五名队员和省中医院的王琰、王婷婷一起,一部分队员跟随着消防官兵深入现场进行救援,一部分队员坚守在北川县城入口处的固定医疗点上,医疗点就设在北川城的入口处,医疗点的对面是一座高山,山体部分滑坡,一块巨石悬在半山腰;医疗点背后是许多倒塌的房屋,一片废墟。空气中满是灰尘,尸臭味越来越重。一天下来,衣服上厚厚一层灰,头发都根根直立,衣服被汗湿透了,一会儿又晤干了,再湿再干。

这个医疗点是距北川县城最近的固定的医疗点,每天都要治疗近百名病员。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又要防疫消毒,还宣传防疫知识,兼临时充当志愿者为大家发放矿泉水。受伤的救援官兵越来越多,急需打破伤风抗毒素,可当地的医疗资源极其匮乏,队员们寻了半天仅找到4只,面对大量的受伤人员,这些药品只能是杯水车薪,大家焦急万分。孔祥清副院长和顾民处长前几天向医院告急后,18日从医院派来的医疗救护车带来了一箱破抗,解决了医疗队的燃眉之急。官兵们除在挖掘过程中受伤外,偶尔还会被猫狗咬伤,因为在探测到的生命物体中常常包括小动物,不知情的官兵会以为是幸存者,凿开小洞就伸手往里掏,结果被埋在废墟里的动物咬伤,可是这里没有狂犬疫苗。

5月19日,卫生厅的李少冬处长和顾民副队长也来看望队员们,他们对大家这种大难来临之际,仍坚守岗位、不怕牺牲的精神予以了表扬,还为医疗队送来了急需的破伤风等药物,这一天大家一共为近30名消防官兵们进行了治疗,还治疗了两条可爱且非常有灵性的消防犬,此时消防队的官兵们也与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5月19日下午14:30分,举国致哀,北川汽车喇叭齐鸣悼念罹难同胞,队员们面对废墟而立默哀3分钟,那一刻大家想了很多很多,一幕幕悲伤的场景在脑海里再次浮现,活着的人只能用眼泪寄托哀思。这一天,救援再次出现奇迹,被埋近160小时的一位居民被消防队员从菜场挖出,大家欢呼雀跃,这是生命的奇迹。

19日夜发生了强烈余震,前后大约持续了30秒,据说有8级!晚12点多,碰头布置好工作后,队员们分别回到帐篷休息。听说会有较大余震,大家有点担心,难以入眠。夜里1点多钟,忽然感到帐篷里的地面一会儿鼓起来,一会陷下去!地在动,山在摇!又地震了!帐篷里四个女同志一下子同时坐了起来!

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大家有点担心,但都很镇静。副队长顾民处长在中午吃饭时就跟大家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镇定!团结在一起,如果发生险情,两个人一组,一起往救护车停靠处跑,女同志先走,我最后走,如果车子跑不了了,我们就往野战医院方向跑!”

医院的救护车停在不远的大路边上,野战医院在北川城的出口处。

在这种险象环生的地方,团结才有力量,互相关爱才是大家度过难关的支柱。“顽强不惧,团结互爱”这种北川精神正是队员们坚守在北川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5月20日上午,北川开始戒严了,气氛异常紧张,县城只能出不能进。天气预报说晚上会有大到暴雨,傍晚5点雨已经下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大。水库和堰塞湖就在西北边的山后面,数架直升飞机在低空中来回盘旋,随时监测堰塞湖和水坝险情。暴雨、余震、堰塞湖和疫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险情四伏,我们第二批的队员顾民、刘强辉、王兆霞、王文、赵翰林、黄亚辉、陈旭峰仍然战斗在一线。

我们的医疗点已经转移到北川中学,此处地势较高,四面环山,相对北川城其他地区稍微安全一些。北川其他地方土质松软,如果地震或泥石流发生,非常危险。这几天护理人员负责换药、打针、发药和环境消毒。医生们则两人一组,深入每户每处进行防疫防病宣教和消毒灭杀。5月20日,由于形势危急,大家无法开展工作,只好待在营地。

(四)百姓的感谢,领导的鼓舞

随着现场救援任务的结束,绝大多数的救援队伍逐渐撤离,指挥部也撤向后方,我们的北川医疗小分队是北川县第一个固定的医疗点,也是坚守到最后的唯一医疗队。由于担心跨坝及疫情的危险,从5月21日凌晨开始,北川严令“封城”,非救援和防疫人员,将不再被允许进入北川县城。城外间隔半公里连设两道封锁线,只准出不准进。北川与世隔绝了。

我院医疗点已从北川县城搬到了北川中学内,设在北川中学教学楼的一片废墟前,昔日喧嚣嘈杂的城市里,当初废墟前热火朝天的救援场面消失了,只剩下寂静和荒芜的废墟,北川中学所有坍塌的教学楼都已经被救援部队翻过一遍,弥漫在校园中的是浓烈的消毒水味,来来往往的是全副武装的防化兵和防疫人员以及返家的灾民。原来的救援部队和医疗队都撤离了,操场上原来林立的帐篷消失了,只剩下孤零零的几顶。

作为北川县城和北川中学封锁区内唯一的一支医疗队,我们的小分队依旧繁忙,是北川县城封锁区内当地灾民和防化部队、防疫人员唯一的医疗保障。当地卫生局的领导对大家的帮助表示非常感谢,他说:“其他医疗队都走了,尽管条件十分艰苦,而你们江苏医疗队却一直驻扎在这里帮助我们,我得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好好地感谢你们啊!”顾民处长说:“你们放心,直到你们不需要我们了,我们才会撤退!”

(五) 最后的北川,最后的撤离

5月25日傍晚,接到指挥部紧急通知,由于唐家山堰塞湖的影响,加上要进行北川的直升机空中喷洒消毒剂,北川小分队必须在晚上6点前撤离。时间只剩下短短的2小时。队员们在卫生厅李少东处长、医院顾民处长的带领下,迅速收拾各种医疗器械及药品,整理生活用品,拆除帐篷,准备装上救护车。霎那间,突然觉得站立不稳,地动山摇,耳边传来尖锐的啸声。

5月12日之后最大的一次余震发生了,6.4级。只觉得脚就像站在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上,周身都在摇晃,地、山、人都在晃动,还未拆完的帐篷也在摇晃中叮当作响。队员们前几天也感受到了大大小小许多次余震,如果说以前就像是在按摩的话,这次就是实实在在的地震了。还好持续的时间不长,抬头看看周围的山上没有滚动的石头,惊魂未定的队员们依然要抓紧时间整理行装。

5点半钟,当载着队员们的救护车驶出北川中学时,街上已空无一人,当初来时熙熙攘攘拥挤的救援车辆和人员已不见踪影,当初返家的灾民似乎也消失了,并不宽敞的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行驶。路边曾经满地的部队帐篷只留下一道道排水沟的痕迹。队员们来到了封锁线前,忠实的武警战士站在路障前,阻挡了任何通往北川县城的车辆和人员。封锁线外,停着十余辆大客车,一队武警官兵正列队登车撤离。

救护车呼啸而过,别了,北川,别了,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短短的十多天中,这里经历了繁华、摧毁、救援、防疫和封锁。作为最后一支撤离的医疗队,一直坚持在最前沿的医疗队,队员们已经尽力了。大家带着对死者的缅怀和生者的祝福离开了北川,并向北川行了最后的注目礼。

北川,我身后的北川

北川,我身后的北川

只因那片刻的一场撞击

你坍塌、消失了历史的所有

北川,你撞痛了我的心

将惨烈的底色涂抹在我的胸口

北川,我身后的北川

为了你那曾经隽秀的面庞

为了在断垣残壁中期盼挣扎的生命

我来了,我们来了

那一刻起我们生死与共

过去我们并不相识

可今天却这般血肉相连

北川,我身后的北川

你怎能以这样面目迎接我

短短的几个昼夜

我抹不去你满脸的灰尘

擦不干你的泪眼

抚不平你深深的伤口

泪水一次次在我的心里长流

北川,我身后的北川

你倒塌了的不只是

一座座建筑一幢幢房屋

你掩埋住的又何止是

那温暖的气息

那生命的光泽

你知道我椎心的痛楚

是看着那感受着那鲜活的生命

在我的身边一个个地消失

北川,我身后的北川

我们竭尽所能

也无法拯救所有

从此

我伴随着这样的无奈和伤痛

将你铭记到永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