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富可敵國是種什麼體驗?

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我,當然是不知道富可敵國是種什麼體驗。但在歷史上,總有那麼些人富可敵國。

例如富到被傳說有個聚寶盆的沈萬三

沈萬三真名叫做沈富。這個名字一看就很有富人的氣質啊!事實也確實如此。

沈富確實有錢!因爲人們喜歡把當時的富豪叫做“萬戶”,就是在富豪的姓氏後加一個“萬”字做敬稱,而他剛好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沈萬三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按照這個方法,馬雲應該叫馬萬二,王健林應該叫王萬五,小馬哥也應該叫馬萬二,和馬爸爸重名。看來馬萬二是個有錢途的名字。

說回正題。

對於沈萬三到底是如何發家致富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稱:因爲他辛勤勞作,擁有了立業的資本。後來他開始大量囤積地皮,還開展了對外貿易。

這麼有現代感的發家致富方式,你說他不發財誰發財。

第二種說法稱:相傳他有一個聚寶盆,可以錢生錢。但基於這個說法並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並不可信。

發家之後的沈萬三,在元末之際,曾經支持過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後來朱元璋做了天下的主人,他的這點“黑歷史”也被朱元璋看在了眼裏。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等到朱元璋上位後,沈萬三覺得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必須要放點血。

於是,在朱元璋要修南京的城牆時,沈萬三充滿求生欲地說:“大佬,我給你錢修城牆。”

朱元璋正好缺錢,正好有個冤大頭,一個“不”字都沒說。

所以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

這件事後,沈萬三就經常順着朱元璋的腿子拍點馬屁。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

但馬屁拍多了,就有拍到蹄子上的風險。

有一天,朱元璋打算犒賞三軍。沈萬三說:“大佬,我可以幫你犒賞三軍。”

朱元璋一聽,不樂意了,“你是哪個小餅乾,一個商人還想犒賞三軍,我要殺了你。”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幸好馬皇后在旁邊勸架,說:“你老婆我聽說法律這個東西,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再殺他。”

朱元璋覺得老婆說得對。於是就心安理得地將沈萬三流放到了雲南,後來沈萬三就老死邊陲。

當然,也有人說,沈萬三早在明朝建立前去世了,根本不可能遇到朱元璋。

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裏這麼寫道,“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祕從海道運米至燕京”。張士誠的軍隊佔領吳會的時間是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這麼一看,沈萬三的確在很早就去世了。

反正不管怎樣,他富可敵國是事實

但沈萬三富得還不夠!

早些年前,《華爾街日報》搞了一個1000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中國入圍了6個人。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紳、太監劉瑾、清商人伍秉鑑、宋子文。

沈萬三連號都沒排上!

這6人中,只有一個人是以商人的身份出場的,那就是伍秉鑑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伍秉鑑


話說在17世紀末期,清朝暫時放寬了海禁政策。當時的廣東政府,招募了幾家有實力的行商。指定他們和外國商人進行貿易活動代政府徵繳關稅,由此誕生了著名的廣州十三行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實行閉關鎖國,只保留了廣州作爲唯一的通商口岸

在此後的100多年中,廣州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

到了嘉慶年間,十三行中有個怡和行尤爲突出。伍秉鑑就是怡和行當家的。

伍秉鑑憑藉着發達的商業頭腦。不僅在廣州和洋人貿易,還把投資放到了海外。那個時候他是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還到美國投資鐵路、證券和保險業務。他的怡和行一度成爲世界級的跨國財團

在馬克思的某些專著中,還曾出現過他的名字,西方學者稱他爲“天下第一大富翁”。這頭銜,真正的含“金”量十足。

到了道光年間,伍秉鑑已經成爲十三行的領袖。整個中國的對外貿易幾乎都被他控制,不想富都難呀!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據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計,他們的財產已有26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同時期的美國首富只有700萬銀元

而當時清朝全年的財政收入在四千萬銀元左右,伍秉鑑的私人財產就已達到清朝全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雖然伍秉鑑在國際上名聲極好,但他在中國的形象卻是反面的

因爲他給東印度公司做了保人,而東印度公司卻偷偷向中國走私鴉片。他礙於合作的情面,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頗有點發國難財的味道。

另外,當時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伍秉鑑覺得自己雖然很有錢,但卻一直夾在洋人和清政府中間左右爲難。

比如一方面林則徐來廣州禁菸,一方面洋人又不肯將鴉片交出來。伍秉鑑就自費買了一千多箱鴉片交給了林則徐,希望儘快結案。

這種變相的炫富,簡直比沈萬三要出錢犒賞三軍更糟糕!

林則徐直接認爲,這是伍秉鑑和洋人勾結欺騙官府。直接把70歲的伍秉鑑拷了枷鎖,押到洋人商館門前,宣稱不交出全部鴉片,就要當場處死伍秉鑑。

英國人當然不會管伍秉鑑死活,林則徐也清楚伍秉鑑並沒有參與販賣鴉片,所以最好還是把他放了。

但在大家的眼裏,伍秉鑑已經徹底成爲了一個唯利是圖的賣國賊。

這也讓伍秉鑑發出了“寧爲一條狗,莫爲行商首”的悲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戰爭一開始,伍秉鑑和十三行的行商們就積極募捐,出資修建堡壘、建造戰船、製作大炮。

這裏面愛國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是因爲他知道,如果鴉片戰爭英國人獲勝,十三行將失去曾經壟斷貿易的地位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1841年5月下旬,清靖逆將軍奕山在廣州與英軍作戰失利,被迫向英軍求降。

5月27日奕山與英國商務監督義律簽訂《廣州和約》,答應7日內賠償英軍600萬鉅款。款項付清後,英軍就撤回虎門以外,並交還橫檔及江中所有其他各要塞。相當於花600萬把廣州贖出來。

這600萬里,伍秉鑑出了110萬,行商公所認繳134萬元,其他行商攤派66萬元。

但英國人拿錢之後並沒有照章辦事,而是撕毀條約,擴大侵略戰爭。

以至清政府最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被迫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爲通商口岸等。

伍秉鑑出了錢,也沒保住廣州是中國唯一通商口岸的地位。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電影裏漢奸形象的伍秉鑑


由此,伍秉鑑對中國心灰意冷。他曾在寫給美國朋友的信中表示,若不是年事已高,經不起漂洋過海的折騰,他真希望移民美國。

1843年9月,風燭殘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鑑,溘然長逝,終年74歲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一把大火燒光了輝煌了一百多年的十三行,這些商館徹底化爲灰燼。

它們留下的功過,也只能讓歷史繼續體會了!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以前我常拿馬雲說他後悔創辦了阿里巴巴來開玩笑,但說實話,馬爸爸這話我是信的,畢竟能力大了責任也大。

富人有時候面臨的危機和我們面臨的危機都不是一個檔次的。

錢能給你帶來一切,也能毀掉你的一切。

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所以,沒錢並不是壞事。

嗯,我彷彿給自己的窮找了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


有錢人炫富後的下場,讓我窮得心安理得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有兩夏子,一個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衆號,每天讓你意想不到。(ID:y2xz6666)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