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後,美軍短時間相繼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在很多人印象中,技術武器絕對優勢的美軍雖然在中東正面戰場所向披靡,但多年的治安戰卻每每被那些出沒無常的反美武裝鬧得灰頭土臉,甚至在治安戰的傷亡遠高於正面戰場。

一輛在摩蘇爾被火箭彈和路邊炸彈摧毀的美軍步兵戰車

目前,美軍逐步撤離中東,一些美軍將領從軍事技術角度出發,將多年的中東治安戰視爲對本國軍事技術發展毫無幫助的行動。然而,美軍情報戰和心理戰的專家則有着不同想法,他們認爲中東治安戰的經驗到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在伊拉克美軍傷亡降低和局勢好轉的根本因素,高技術武器甚至不是主要因素。而情報戰支撐的心理戰術,即使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大國對抗中,也有巨大價值。

這輛悍馬吉普的前主人被伊拉克狙擊手爆頭,看着彈孔不知道這名美軍作何感想

縱觀美軍作戰史,也經常遭遇游擊戰抵抗。美墨戰爭中,從北路進攻墨西哥的美軍由泰勒將軍指揮,雖然正面戰場進展順利,但由於美軍中很多志願兵經常出現對當地平民的嚴重犯罪,這就使得原本此地並不積極反美的墨西哥民衆自發組織游擊隊開始了激烈抵抗。泰勒的部隊也因爲墨西哥游擊隊而傷亡慘重。而另一路從墨西哥中部登陸的美軍由斯科特將軍指揮,由於斯科特戰前就要求儘可能收集當地風土人情和宗教文化的情報,嚴肅整頓紀律,所以他的部隊就極少遭遇游擊戰抵抗。

2011年6月,在巴格達一次火箭彈襲擊中,5名美軍當場陣亡

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軍因當地反美武裝的游擊戰而損失嚴重,他們認識到,一味依靠清剿轟炸和先進武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時,美軍開始愈發重視情報工作,美軍情報機構分析,伊拉克的武裝力量主要由如下部分組成:薩達姆殘餘勢力、伊拉克遜尼派和有伊朗背景的什葉派、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或基地組織。美軍認爲,雖然表面上看,他們都對美軍持敵視反抗態度,但反抗的動機卻有所不同。大多數自發組成的游擊隊無非是由於恐懼、反感、復仇或誤解所致,此時需要做的就是爭取,先進的武器遠不如民政事務來的管用;另一方面,有的游擊隊則是直接隸屬於基地等組織,有極端宗教和意識形態作爲動力,安撫是不管用的。如果要降低傷亡,只有做到打蛇打七寸,集中消滅基地組織、塔利班和薩達姆殘餘。

美軍士兵從炸彈爆炸現場搭救當地兒童,基地組織的惡行也讓伊拉克人極端厭惡

美軍的民政工作,其實也比較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由於戰亂,很多伊拉克人失業,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政府就藉機開辦很多公司,招收很多當地人,當然,這些公司的控股權還是美方。他們認爲,提高就業率,也是減少當地人加入反美武裝的根本。此外,美軍藉此開展文化攻勢,特別是廢除了一些原教旨法律,鼓勵女孩上學、推廣電視和廣播、取消菸酒禁令,同時儘可能讓社會恢復基本治安。當時伊拉克安巴爾等省份雖由遜尼派反美勢力控制,但幾乎就是基地組織的地盤,他們大肆推行嚴酷的原教旨法,而伊拉克相對阿富汗本就相對世俗化,這必然引發了伊拉克人的極端反感。再加上基地組織屢屢強迫當地人攜帶自爆裝置襲擊美軍,促使美軍發動報復性清剿,最終也使得美軍找到了突破口。

美軍力圖推行民政工作,以達到爭取伊拉克當地人協助的目的

2007年,是美軍在伊拉克的一個轉折點。此前美軍在此地每年的傷亡都超過800人,而此後則驟降至不足200人,其根源就在於擁有十萬人規模的遜尼派武裝迅速投靠美軍,對基地組織反戈一擊。美軍此後能夠在伊拉克建立網格全面化防禦體系,並迅速消滅基地殘餘勢力,與遜尼派武裝的倒戈息息相關。2011年初夏,一隊在巴格達巡邏的美軍突然遭遇不明身份襲擊者火箭彈襲擊,5名美軍當場身亡,此事如果放在2008年之前,缺乏當地人支持並在情報上一抹黑的美軍只能喫啞巴虧。然而,此時大量投靠美軍的遜尼派民兵卻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他們很快注意到一個當地市場的可疑生意者,通過跟蹤最終在一天夜裏此人正製造炸彈時將其抓獲,經審訊,此人正是一名基地組織成員。

在美軍槍口下生活是什麼感覺,只有當地人心裏清楚

當然,美軍的所謂民政工作,也絕對從本國利益角度出發,例如伊拉克政府開辦的學校中,英語教學比例極大,而且各種宣傳美國文化的影視和書籍也不斷湧現在伊拉克。很簡單,美國希望藉此讓當地人徹底失去對原先信仰事物的認同感,最終變成美國心的伊拉克人,以達到穩固自身存在感的目的。更何況,美軍的歷次清剿中,也不乏對當地人的犯罪行爲,例如某美軍士兵無端射殺了一個當地的三口之家,事後還藉口對方正在埋設炸彈。而結合此前美國情報戰專家提到的將心理戰應用於大國對抗,無疑更值得中國高度重視,要想擊破對方的戰術,唯一的渠道,就是讓對方找不到你的社會破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