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件清宫旧藏的成化斗彩杯。

高3.4cm,口径7.4cm,足径4.8cm。

杯敞口,浅弧腹,平底,圈足,亦可称作小洗。内底绘青花十字宝杵,交叉处书一梵文。十字宝杵围以8个变形莲瓣纹,莲瓣内均书一梵文。外壁斗彩绘折枝花4组。细沙底,无款识。外底釉及年款被后人磨去。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这个成化杯有讲究。我们知道成化年间的瓷器以小杯为著。各种各样的杯子,小巧精致,极为雅丽,绝非永宣那种丈夫气可拟。也就因如此,后世好事者传言,成化斗彩都是皇帝为了自己宠幸的妃子万贞儿所制,所以才这么女性化。

此说谬矣。笔者前面有文聊及如此。万贵妃当时确实权倾朝野,但她比成化皇帝大十几岁,本是成化帝小时候落难时的贴身侍女,后来成化帝因父皇朱祁钰复辟又得回太子位,乃至登基,不忘旧事,攫为贵妃。别的不说,从这点来看,成化皇帝不忘旧事,还是值得点个赞的。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但成化帝自幼幽禁,饱受风雨,也就因此养成了宅男性格。反而是万氏,因为是皇帝的保护者(皇帝是被她抱在怀里长大的),后来成了贵妃,史料记载皇帝出行,万氏戎装配剑骑马护卫于左右,俨然一副花木兰形象。再加上万氏本出身低贱,非为贵戚,并未受过什么太多文化教育,从一个普通宫女升为贵妃,可谓脱胎换骨,平步青云,但这文化素养却很难提升。说清新淡雅的成化斗彩乃万氏喜好,有点太抬举她了。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反观成化帝,史料记载他雅好书画,自己也有画作传世。当然帝王之作不可能是什么风云巨制,一般也就是些花木小品。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量成化文物小器,都是可供把玩之物,绝非庙堂之器。可以想见,幼年颇受惊吓的成化帝在即位之后,早已没有了太多雄才大略,安于闺阁之乐,做个守成君主,已经是极好的。这样就是坊间所谓成化无大器的根本原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成化文物虽少大器,但成化开创的斗彩瓷器清新淡雅的风格却影响了后世。到了清代,又出了一个宅男皇帝雍正。也是极喜欢瓷器,甚至亲自设计款式,过问烧瓷之事。以此推断,成化斗彩文物的很多器型和款识,或许出自成化皇帝亲自设计的纹样,也不无可能性。

成化斗彩文物的鉴定,关键是看釉。明瓷,论釉质,有成化第一,洪武次之之说。历朝历代的白釉,虽然以永乐甜白为最,但论玉质感则成化独占鳌头。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这个胎和釉,是瓷器制作的根本。今天采用的球磨机能够把制瓷原料粉碎到古代完全做不到的目数,但也因此失去了古瓷瓷胎的古拙感。今天的化工原料使得瓷釉瓷彩配方精确,却失去了古代瓷釉,彩料中天然矿物的多样性,变得单一而纯粹。颜色之辩,千差万别,使用天然矿物配釉,自古以来工匠各有秘方。例如均窑釉属于乳浊分相釉,釉里含有五氧化二磷。所以古代有殉窑才能烧成一说,也是有其科学性的。因为人类骨骸含有五氧化二磷,所以殉窑或能烧成均窑的红色乳浊釉,则均窑古代配方中或含有动物骨骸成分。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所以,成化瓷文物鉴定,无论斗彩还是青花,最难仿的是釉。古代的成化瓷釉,不但是精炼,而且陈腐经年。就好像我们今天喝的老母鸡汤一样,没有养过2年的老母鸡,这汤再怎么炖也寡然无味。养鸡场里4个多月就出场的小母鸡,其肉质是催肥的,看似一模一样,一炖汤就原形毕露了。所以,成化瓷,胎体的麻仓土现在已经绝迹,麻仓土里的氧化钾是使瓷胎肉红色半透明的要素,但这种天然氧化钾氧化钠的配比配方,今天已经无法用现在的原料还原。所以,鉴定成化瓷器文物,关键看胎釉,因为这是无法模仿的特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成化斗彩杯,身世诡秘|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故宫收藏的这个杯子,很奇怪。一看就是典型的成化器。但为何底部被后人磨去了釉和款呢?一般而言,磨款是为了掩饰或作伪,比如把嘉靖斗彩款磨掉重新填上成化款,以冒充成化器。但这件本就定为成化,为何磨掉款识?或者这件本就是嘉靖所仿,而不是成化本朝?再者,此器是一直从明朝传到清朝还是中间流落民间后被清宫收藏的呢?这些问题已经成了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