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用在競技體育上也非常適合,運動員一茬又一茬,代代更新,生生不息。相對來講,教練比運動員就穩定得多。其實在各行業各個崗位,都有這個問題,新陳代謝是生命的規律,無有幸免。

最近亞運會結束了,媒體曝出原體總副局長蔡振華脫離已經體育界,已就職於中華總工會新角色。蔡局曾兼任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三個協會主席,雖還還沒有換選,按照程序也是時間不長的事。

這樣足羽乒三協主席原是一人任,現在空出三個位置,可以一個擔任,也可以兩人或三人。大概一人兼任已不大可能,乒協羽協或可一體,至少足協主席會獨立出來,另選其人。

足球就不說了,誰幹都一樣,雖然誰幹都不一樣。相對於乒羽中心主任行政化色彩濃厚,乒協羽協主席要求更加地專業化。

適逢體育總局扁平化管理改革,協會高層一把手,任用什麼樣人,秉持什麼樣理念,格局品格氣度如何,事關這個項目的盛衰與長遠發展。

大概有四種情況,一外行管外行,二外行管內行,三內行管內行,四內行管外行。第一種情況一般不存在。第二種情況客觀存在,也常遭人詬病,比如足協主席一職。

第三種情況看似是最合理的,術業有專攻,讓內行人做最內行的事,特別厲害的內行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把外行訓練成內行,就把第四種情況給包括了。

內行、外行,其實也是相對的。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綜合的,有的看得見,可衡量,有標準的,有的是潛在能力,不試怎麼知道呢,但這也常被作改革用人的藉口,涉及到用人非常地複雜。

作爲第一第二國球的乒乓球羽毛球,同屬於一箇中心,目前羽協主席似沒有合適人選,可以由一人兼任,作爲主席人選,從以往看,具備“德高望重”四字,並且是專業權威最好了,一般由歷練多年的總教練擔任。

如蔡振華從09年始連頭帶尾幹了10年乒協主席,而他的前任徐寅生從79年就任起,幹了有30年。兩人都是多年的國乒總教練,帶隊成績卓著。誰能接過這個重任,續寫國球輝煌,球迷們非常關注。

乒協的副主席可以是閒職,可以有19位,主席只能有一人,一定得堪當大任,具足上下都認可的人選大概也不會多,目前從資歷、成績各方面看,原女隊主教練施之皓算一個,原國乒總教練、現乒協副主席劉國樑,羣衆呼聲最高。

上個月國際奧委會進行第二屆終身教練獎評選活動,國家體育總局推薦5位候選人,其中就有劉國樑,且排在首位,這是體總在釋放積極的信號,要啓用閒賦在家的劉國樑!

這叫鹹喫蘿蔔淡操心,是哪位主席,人選或許早就定了,任命的文早就下了,只等相關的程序走完,再對外宣佈任命而已。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也不一定,這事究竟與廣大球迷息息相關的,要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實現全民強身健智離得開哪一個人呢!(文/圓明)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