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上圖中的這顆小行星,形狀酷似一顆恐怖的骷髏頭,在浩瀚的太陽系遊蕩了一圈之後又要來到地球門前了。

這顆小行星名字叫做2015 TB145,意思是在2015年與地球擦肩而過時被發現,編號爲TB145。當時恰好是萬聖節,酷似骷髏的外形一度被認爲是不祥之兆,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科學家稱,2018年11月,這顆骷髏頭小行星將再一次跟地球擦肩而過。據稱,這顆小行星是一顆死掉的彗星,表面的類似於眼窩、鼻子和嘴巴的凹陷正式彗星冰核剝落後留下的。

衆所周知,太陽系中的小行星都有一個運動週期,而因爲大多數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並不確定,讓小行星的觀測和預測都非常困難。據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員表示,該小行星的下一次的萬聖節之旅,可能要等到2088年。

人們更擔心的也許是明年的這次光臨。但是科學家們表示,2018年骷髏頭小行星擦過地球的時候並沒有多大威脅,一來這顆小行星直徑只有700米,二來屆時其離地球最近距離也有100個地月距離那麼遠,比2015年的20個地月距離還要遠得多。

同樣是擦肩而過的小行星,今年聖誕節前後就有一個“大傢伙”來訪過。它叫3200 Phaethon,名字來源於希臘神話中一位差點毀滅了地球的神法厄同,可想而知它對地球的有多大。“法厄同”直徑有5公里,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直徑的一半,如果撞上地球,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這樣的假設都沒有發生。而如果真有小行星危及到人類的安全,科學家們也會想方設法進行阻止。目前普遍被科學界認可的主要有改變軌道和直接炸燬兩種方案。也就是說,要麼用推進器將他們“推走”,要麼乾脆直接炸成碎片。

這也並不意味着人類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科學家們還是要日日夜夜密切關注着星空中的細微變化,小心提防着各種“天外來客”。

像這次這種有着特定形狀的小行星自然是難得一見。駭人的面孔下面還隱藏着許多太陽系的祕密。科學家們準備着等它下一次到來時對它進行更爲全面細緻的觀測,期望得到更多有用的測數據。

而如果當時是你在天文臺觀測星空,意外發現了這顆骷髏頭小行星,你會有什麼反應呢?或者,你希望看到一個什麼形狀的小行星呢?說不定下次就真的出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