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哥們問我,有個播放器有沒有興趣聽聽,我問是啥播放器,他說海貝的R6。

哈哈哈哈哈,我的內心其實是一陣狂笑的。

還記得我說有款播放器,在耳機與雜談上海盛典的時候,試聽了一下很氣憤,因爲聲音不如手機,本來作爲媒體,很多時候是不太方便指名道姓噴什麼產品的。出於對產品研發工程師的尊重,同時也覺得產品都是需要時間沉澱,不短改進、更新以達到更好。

所以,無論出於職業和商業道德,我都沒必要和一款產品去較真。

很多人私底下問我,包括行業內知名人士和發燒友,這個音質不如手機的播放器到底是什麼?我誰都沒告訴過。今天就藉此機會明說好了,就是這個海貝R6。

這裏有個小故事我不得不講,我認識一個發燒友,大家都叫他“星總”,星總在發燒圈子挺有名的。不過常常被大家認爲是個神經病,因爲他經常在發燒羣裏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比如很多公認的垃圾器材,他說好,還好的不得了,對此我也常常私底下嗤之以鼻置之不理。不過有一次我對他的印象徹底改變了。

谷津有個濾波叫AC Filter,價格不貴很多人買過,但大家的結論基本一致差評,聲音糊慢,素質變差,到手聽幾耳朵就掛二手的節奏。

星總也買了。像往常一樣,過了有段時間,忽然打雞血般發表了對谷津濾波的看法,素質優秀,音染不重,動態好,是提升音質的優秀周邊配件,結果當然是,瞬間被羣起而噴之。

事情不是這麼就過去了,因爲沒過多久我去到星總家裏家訪了。對於這個谷津濾波,星總當場演示給我,使用濾波和直接上牆的聲音對比,反覆確認後,我發現他說的都是對的。

他告訴我說:很多發燒器材,不是你換上就可以直接判斷好壞的,發燒需要耐心,需要摸索器材的性格,需要沉下性子來慢慢調試,煲機,搭配,對比。很多人以價論聲,簡單測試後草草下結論,都是不負責任的,他們往往花了很多錢,也看不到真相,玩不出好聲,只是爲了排解空虛,不斷在胡亂折騰中尋找自我存在感吧。當然是找不到的,越發迷茫。很多器材玩好了,就能找到其超脫價值本身的點,達到自己的校聲目標。

我深以爲然,並銘記於心。

展會聽個響。對於R6,展會那天的聲音就是不如手機的,我確定。

可能是那天的EQ被人亂調過,也可能是嘈雜的環境和我躁動的心情,還可能是我那天聽的姿勢不對——就像喫飯,站着坐着躺着喫味道都不一樣。

我們常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這個儀式感不只是形式,很多時候是實打實提升體驗質量的方法之一。

可能這時候有人要問了,你說這些要表達什麼?

R6這次我認真把玩過了,覺得不錯。

如果R6聲音真的不如手機,我完全可以裝作沒聽過。

又該有人問了,海貝把你收買了吧?收錢寫槍文了。

我坦言,我是個發燒友,是個媒體人,同時還是個經銷商。

作爲媒體人,我剛接手高保真,沒人給我投廣告,我認識的廣告客戶也很少,海貝我更是一個都不認識,我常常覺得有點悲催。

不過我確信自己多少還是有點節操的,比如之前有個廠家要投廣告,我看了下產品說,你們家還是把錢拿來好好研究產品吧,不是廣告費的事兒,我完全不認同你家的產品,所以更不可能接受你們的廣告投放。

再比如說之前寫的樂圖鐵菊花二代文章有個錯誤,有哥們指正我不服,於是我們打賭誰輸了送對方一臺鐵菊花二代,後來我輸了,就如約寄給了他一臺鐵菊花二代。

不瞞各位觀衆,這個行業的這點廣告投放體量,完全不足以撼動我的節操,我常常感到愉快而悲傷,愉快的是和你們聊些產品的時候,心理不會有不負責任胡謅的愧疚感,可以和很多人暢快分享;悲傷的是,我需要爲這個媒體付出很多精力的同時並不會掙到幾毛錢。

我也經常會反感一些媒體缺乏職業道德,當然我還反感無中生有見識短淺的“槓精鍵盤黨”,比如我前段時間測評的漫步者A300,被無數人噴槍文,可那又如何呢,對我而言,我把我認爲有價值的東西推送給你們,至於其他的,僅僅是——大家愛信信,不信去一邊涼快去,這麼簡單,我實在不屑於理會。

好了,不碎碎唸了,回頭也給你們揭露下音頻行業媒體的內幕吧哈哈哈哈。

這篇海貝R6的評測是工作室愛樂版主撰寫,很喜歡這篇內容,如今的磚頭播放器對比以前的隨身磁帶機,不同時代、技術、潮流的碰撞擦出何樣火花?

愛樂的觀點是我同樣認同和希望表達的,分享給你們~

原文:

另類評測,主角海貝R6遭遇跨時代PK

說起隨身聽,我們這代人都是腦子裏會出現當年的卡帶WALKMAN,現在的小朋友們可能根本不知道磁帶是什麼,因爲那是年代太久遠的事情了。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其實很大一部分70,80甚至部分90後,發燒之路都是由一部小小的卡帶機開始。

筆者最近突然開始懷舊,收了一些過去的老超薄卡帶機,聽的不亦樂乎,那濃濃的模擬味讓我欲罷不能。恰好今天拿來筆者這裏評測的播放器是海貝——沒錯就是那個做海貝音樂APP的那位,他們家的HIFI便攜播放器R6,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隨身聽的一個比較成功的產品,藉由這次評測,我想讓他跟“古代”的WALKMAN們拼一拼刺刀,看看到底誰更厲害。

不過既然是評測,還是要正經一點,先介紹一下海貝的這款隨身產品吧。拿到手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這玩意做的真是好看啊。詳細打量一番,不鏽鋼CNC一體成型,機身上完全沒有棱角,過度十分順滑而且還帶有漂亮的曲線。雙面玻璃,跟當年的iphone4一樣,簡直讓人懷念。厚實的不鏽鋼外殼也造就它的沉甸甸的分量,跟過去WALKMAN的年代已經不一樣了,那時候輕,薄,省電是主題,後期因爲這些反而慢慢的開始犧牲推力以及音質。

當下這個時代,大家又開始覺得播放器分量重一點更好些給人感覺用料更紮實。R6整體從外觀上就顯得非常的高級也顯得非常的貴,實際價格還好了,畢竟筆者玩過的機器衆多,相比之下這臺R6在價格上還是挺親民的。

打開機器,屏幕震驚到我了,真的是色彩非常的漂亮,顯示非常的細膩,完全沒有顆粒感,筆者認爲這塊屏幕的表現在隨身播放器裏面絕對是一流的。側邊的按鍵貼合機身,甚至做了弧度切削,因爲機殼本身也是有弧度的,這無疑增加了加工難度和成本,按鈕觸感也很好,操作起來十分輕鬆而有鍵入感。TF卡槽設計成手機插SIM卡的樣式,包裝還附帶了卡針,一開始我以爲能當手機用呢,看來是我想多了。

R6的電源鍵上有一個藍色小燈,後來我把玩一會後知道了,原來這個小燈還可以在播放不同碼率音樂的時候顯示不同顏色,挺有趣的設計。底部數據\充電接口使用的是TYPE-C,與時俱進,另外插一句,包裝內贈送的數據線以及同軸轉接線的做工非常好,賣相相當不錯。R6支持QC3.0快充,續航時間12小時。外觀介紹先聊到這裏。

海貝R6的硬件配置在隨身播放器中是很高的了,玩開心消消樂完全沒問題——咦?不要以爲開心消消樂隨便就能跑的了,我之前試過好多播放器來玩,都卡的很。所以,R6操作起來當真是十分的流暢,橫向對比各種隨身播放器,R6的流暢度都是一流的水平。R6在音頻硬件上,搭配 ES9028Q2M解碼芯片,加之高精度雙晶振加持,可以原生硬解DSD256,指標很高。很多燒友會比較在意是什麼解碼芯片,誠然,解碼芯片很重要,不過後面的整體調音的處理更加重要一些,指標達到以後,聲音好不好聽還是看調音水準,是不是可以讓更多人接受。

R6的調音走向趨向大衆化流行化,是屬於比較討好耳朵的那種。海貝是做HIFI播放器APP的老本行,R6理所當然的標配了本家的APP。R6支持10段高精度圖形EQ,實際筆者聽了一些設定好的,說實話,從考量的角度來說,完全不去動EQ的原生狀態聲音還是很規矩的,按照設定修改EQ的幾個選項,能聽的不多,有一些設定會導致聲音很畸形,對素質削弱了不少。可能之前有些老燒聽了一耳朵R6覺得一般水平可能是EQ不對口,這個真的不是R6本身的鍋。

好吧,既然說到聲音,我們進入也許之前也沒有人做過的跨世紀PK環節。筆者是一個模擬聲愛好者,但是你讓我說什麼是模擬味其實很難回答,也許是一種獨特的音染吧。當今,數字播放器大行其道,非常的繁榮,像極了二十多年前卡帶隨身聽那樣,種類繁多,價格不一,聲音各有特色。以海貝R6當今的價格區間,大約是屬於中檔偏上水平,我用三臺當年也是中檔偏上水平的卡帶機來對比,愛華本土版PX570,松下RQ S50,索尼本土版EX666,三臺大約都在90年代初期,售價約2萬日元,以那個年代中國的消費標準那相當於現在的AK380了,實際上如果按照當年日本人的消費標準,也不會比現在的海貝R6便宜多少。所以姑且可以算是等價位跨時代。

鑑於磁帶音質的浮動性很大,筆者儘量將其極致的完美化,使用當年幾乎可以說是最高檔的二類帶TDK-SAX系列,使用90年代初雅佳的旗艦三磁頭卡座錄音。軟件內容我選擇三種,人聲(HAYA樂隊寂靜的天空專輯,CD抓軌至海貝R6,CD+DAC輸出給卡座翻錄磁帶)、大編制古典(爲了原汁原味的模擬,CD抓軌和黑膠翻錄到磁帶同一版本的朱里尼指揮阿勞鋼琴的勃拉姆斯第一鋼協)、以及節奏感很強的拉丁藍調(CD抓軌至海貝R6,CD+DAC輸出給卡座翻錄磁帶)。重頭戲在鋼協那張盤,因爲這是數字與模擬的極致對抗,一個是純數字,一個是純模擬。

三款磁帶機各有特色,縱橫整個卡帶隨身聽的歷史長河,這三款都是碌碌無名之輩,愛華在這個年代略顯衰敗,松下S系列正在大放異彩,SONY在轉型超薄領域帶頭探索,他們都在爲了體積和省電而犧牲供電、推力、甚至音質,已經不再像當年磚頭機那樣不惜成本的極致用料堆砌優秀的聲音了,但是每個品牌的特色是那麼鮮明。而當今的隨身播放器,特色都不是十分鮮明,高素質帶來的是趨同化的趨勢,不過海貝R6相比之下還是非常有特點,這點讓筆者很欣慰。我使用了幾款耳機來試聽,有HIFIMAN的EDX,這是爲了照顧三位推力僅有5wm的卡帶機,耳塞有ER4P、DITA TRUTH、甚至我上學時留到現在的老塞索尼E868。

三款卡帶機,HAYA的寂靜的天空回放的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愛華,溫潤厚實的聲音十分甜潤,非常抓人耳朵。海貝R6回放出來的顯得十分空靈,高頻飄逸,吉他絲絲入扣,在硬素質上基本可以說要比磁帶強上不少(必須要人肉過濾掉磁帶難以避免的底噪,儘管用頂級二類帶),味道上居然也有一點模擬的意思,這讓人很欣慰。播放鋼協的時候,松下S50就發揮出超出其他兩臺機器的強大素質,幾乎於如今的數字播放器不相上下,甚至有更深更寬更龐大的音場,同樣的耳機下,海貝R6的寬廣度都不如卡帶。問題是磁帶是用黑膠轉錄的,這音源的差異也不能不考慮到。但是卡帶也有卡帶寬容度的不足,聲音的細膩度以及動態過大的時候就完全敗給了R6,加之R6有着更加巨大的推力,如果用EDX這樣的耳機,優勢十分明顯。

第三個曲目那張拉丁藍調,因爲爵士樂的分類十分的複雜,我也不清楚它算哪個門類,唱片封皮上寫着Soul school,特別好聽,節奏感很強很有南美的那種特殊的韻味,其實回放這類音樂基本上什麼播放器都不會難聽。磁帶的低頻彈跳,跟數字的真的有很大的區別,海貝R6在這裏的表現我認爲是不如索尼EX666的,R6的低頻量感比高頻那裏略少,低頻下潛很好,彈性其實也很好,非常適合現在的流行音樂,但是那種彈跳和律動,偏偏不如卡帶機那麼順滑好聽,這可能就是模擬跟數字的一個很大的差別所在吧,雖然EX666的低頻解析力如何都比不上R6。耳機不同,這些反差就會變得很大,用老塞聽卡帶機,可以玩音效,這些老機器都有各種音效,雖然會帶來很濃郁的染色,但是會讓聲音變得更豐滿好聽。海貝R6用老塞就不行,老塞比較薄,這時候當今的高檔耳塞的實力就發揮出來了,無論是ER4還是DITA,都能淋漓盡致的發揮出R6的能力,然而解析力越高的塞子就越能暴露出老機器素質不足的缺點,但是也擋不住那濃濃的模擬味。

R6的推力是非常大的,當我塞子換成ER4S,耳機換成HD600之類,卡帶機們已經開始出現推力不足的各種現象了,但是R6依然應付自如,這是超薄機無法比擬的,也許再老十歲八歲的那些磚頭機能勉強應付吧。

不過,既然已經是過去,那過去就過去了,唱片公司已經不再生產卡帶,傳統發燒廠家也不再生產卡帶隨身聽以及卡座錄音機,十幾年幾十年前的古董沒有保養維修經驗也很難玩的好,想把磁帶錄出極高水準更是難上加難。我們再懷舊也無法挽回一個時代,順應時代的潮流是必須的,欣慰的是海貝R6的聲音比較符合筆者鍾愛模擬的口味。

R6的優點是,長得帥,推力大,聲音耐聽偏流行,素質不俗;缺點是,EQ功能可玩性高,但是預設的幾個檔位大部分效果不佳,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這個時候回看老機器,內置的音效雖然染色大,但是卻優化了聽感,現在的播放器能否學習一下?總之,在這個價位裏,頂着海貝音樂APP的名頭,加上有這樣的顏值、做工和聲音,應該是一款很有競爭力的作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