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觀”的萬里長城無疑是每一名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從先秦到明末,這道2.1萬千米的長牆修了3000多年,時至今日,長城早已失去它那曾經的軍事作用,作爲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以及旅遊景點而存在。

blob.png

可是觀衆朋友們知道嗎,中國其實還有另外一條“長城”,它雖不及長城長,亦不及長城久,卻也有着2000多年的歷史,它之所能夠和萬里長城相提並論,除了規模相當龐大以外,更重要的在於,它仍在被中國人使用。

這就是廣泛分佈於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大名鼎鼎的坎兒井,,即古代方言當中,“井穴”的意思,它與京杭大運河,萬里長城併成爲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據不完全統計,坎兒井總數多達1100多條,全長約爲5000公里。

blob.png

作爲一種灌溉機構,它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坎兒井依山而建,藉助山體坡度,通過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以及澇壩,即蓄水池等結構巧妙地將地下水引入農田,由於坎兒井主體位於地下,因而保證井水免受風沙侵蝕和高溫蒸發。

衆所周知,新疆吐魯番屬於中國極端乾旱的幾個地區之一,坎兒井自從漢武帝經略西域起開始逐漸成型,其後2000多年,通過當地人民世代的齊力營造,最終在荒蕪的沙漠當中竟是硬生生灌溉出數十萬畝良田。

blob.png

然而,近年來,世代養育當地人民的坎兒井卻正在呈現減少之勢,在上個世界50年代的時候,坎兒井尚存1700條,隨着氣候變化,到了如今,卻只剩下725條左右,還好目前已經有一定保護措施出臺,坎兒井研究會和坎兒井監測站先後成立將會盡力挽救坎兒井。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