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走遍奧運45城的侯琨沒覺得自己多偉大,他計劃開啓奧林匹克公益宣講。


在冬奧城市阿爾貝維爾,侯琨收到了特殊禮物。受訪者供圖

  兩週前,奧林匹克鐵粉侯琨結束了對歐洲9座冬奧會城市的走訪。本月底,他將完成對新加坡和札幌的走訪。屆時,耗時6年半的“奧林匹克環球行”,侯琨將遍訪全部45個奧運會舉辦城市。侯琨說,他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記錄奧運會對城市和居民生活的改變。

  第一人

  奧林匹克環球行耗費近50萬

  大學畢業後,侯琨一直從事奧林匹克文化收藏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2011年底,一個朋友問侯琨,既然做這個工作,那有沒有去過這些奧運城市呢?正是這簡單的一問,促成了侯琨的“奧林匹克環球行”計劃。

  “其實就是朋友的一句話,激發了我前往這些奧運城市的念頭。”侯琨說,這也算實現了讀大學時“環遊世界”的夢想,“環遊世界咱一沒那麼多時間,二沒那麼多錢。如果能走一遍奧運城市也不錯,旅遊加推廣,意義也很特殊。”

  2011年底,侯琨用了一個月設計好了一年8站的路線。2012年1月1日,他第一站到了1984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洛杉磯,“之所以選擇洛杉磯,是因爲中國代表團的奧運首金正是在洛杉磯拿到的。”2015年,國際奧委會在吉隆坡投票選舉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時,侯琨也趕了過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申辦冬奧會的支持。

  侯琨最早的計劃是把夏季奧運城市走一遍,不過隨着南京和北京成功申辦2014年青奧會、2022年冬奧會後,他把奧林匹克環球行計劃做了調整,改爲到訪全部23個夏奧會城市、20個冬奧會城市以及兩個青奧會城市。

  這之後,侯琨陸陸續續走訪了很多奧運城市。4月底,他飛赴歐洲訪問了索契、薩拉熱窩、因斯布魯克、阿爾貝維爾、都靈、科迪納·丹佩佐、聖莫里茨、格勒諾布爾、加米施·帕滕基興9個冬奧會城市。爲節省費用,侯琨儘量住在當地的朋友家。即便這樣,45個城市走下來的花費也接近50萬元。

  5月底,侯琨將前往最後兩個奧運城市新加坡和日本札幌。至此,侯琨將走遍45個奧運舉辦城市,完成歷時6年半的奧林匹克環球行,這將是第一個有記錄的奧林匹克環球行。“也許沒人這麼想過,也許有人這麼想了,但沒有去做。”侯琨沒覺得自己的行動多麼偉大,他希望能在遍訪45個奧運城市後,開啓奧林匹克公益宣講活動,爲2022年北京冬奧會助力。

  第一難

  薩拉熱窩之行坐7趟飛機

  45個奧運城市,走一圈下來,可不像隨團出國遊那樣簡單。每次出發前,侯琨都得做一番複雜的準備工作。

  “奧運會有百餘年曆史了,很多奧運城市發生了巨大變化。像瑞士的聖莫里茨還好,現在依舊是滑雪勝地。但也有地方已經難覓當年的盛況了。”5月初,侯琨去了1968年冬奧會城市格勒諾布爾,“當時開幕式是在臨時體育場進行的,之後那裏拆掉修建了工廠和社區。現在市中心僅留了一個100多平米的圓形小廣場,立了一根紀念柱。”

  爲了儘可能對每一個城市有充分了解,侯琨每次出發前都會做很多工作,第一步是儘可能在網絡上查找歷屆奧運會的場館等信息,找到場館當年的名字,並在地圖上定位現在的地址。根據這個線索,他找到了不少奧運遺蹟。

  前期工作得做足,後期實地探訪也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在格勒諾布爾,當年的高臺滑雪場地已經不在了,我是通過朋友找到當地老人帶着去了。”侯琨在奧林匹克收藏圈小有名氣,利用這一資源,他得到了很多信息。

  奧運會史上,夏季奧運會多在大城市舉辦,但冬奧會在1998年長野之前基本在人口三四萬的小鎮舉行。著名冬奧會城市利勒哈默爾、普萊西德湖等至今還是一座小城,這讓侯琨的出行增加了不少難度係數。

  在侯琨已走過的43個城市中,薩拉熱窩之行是最難的一次,也是最難忘的一次。“我是從索契過去的,先後轉機到法蘭克福、維也納等地,等訪問結束回到因斯布魯克時,總共坐了7趟飛機。”侯琨稱,薩拉熱窩在戰爭後已恢復了平靜,“舉辦冬奧會的經歷是當地市民一直感到榮耀的事情,無論在戰爭中經歷了何種磨難,他們都能憑藉信念重新站起來,這份執着讓我很感動。”

  第一粉

  吳靜鈺直言崇拜丈夫侯琨

  到訪當時的奧運會遺蹟和場館,這是侯琨奧林匹克環球行的第一個目的,“我要看看當年的奧運場館現在的樣子,這些年來又發生了什麼故事。”遍訪這些奧運城市時,侯琨得以有機會見到了不少奧運史上的老人。在利勒哈默爾,他有機會拜訪了國際奧委會原執委海伯格,後者負責過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等工作。

  此外,作爲奧林匹克收藏愛好者,當地相關的奧運博物館也是侯琨一定要去的。“很多奧運城市都有與奧運相關的博物館,國際奧林匹克聯盟裏就有20多家。”侯琨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參觀1992年冬奧會城市阿爾貝維爾博物館,“工作人員知道我的來意後,在我參觀離開時,提前給我準備好了禮物,裏面有兩本書,一個錢包和一個徽章,都非常有紀念價值。”

  此外,侯琨每到一個奧運城市,都會帶上“奧林匹克環球行”的中英文條幅,他希望藉此表達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一種精神。跟前兩年不同,侯琨現在除了帶條幅,還會帶着“福”字、徽章以及工藝品等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小禮物。

  “奧林匹克環球行不是簡單的城市旅遊,而是對這些曾經舉辦過奧運城市的研究。奧運會對城市的發展,對居民生活的改變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奧運會後城市又是如何利用奧運遺產的,都值得關注並且值得北京借鑑。”侯琨希望通過這種正能量的活動,激勵更多的青少年關注奧運會。

  侯琨此行得到了妻子、奧運冠軍吳靜鈺的支持。“如果他不做這個,我們也許就不在一起了。”吳靜鈺笑着說,她看侯琨是一種崇拜加好奇的眼神,“他本不是一個練體育的,還能如此癡迷奧林匹克文化。每次看他說起奧林匹克時如數家珍的樣子,我知道他是把奧林匹克文化當成了一種信仰。”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除署名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