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詞透視2018年高招趨勢

【2018高校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

資料圖: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師大會 閆楠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又是一年高招季。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到975萬人,比去年增加35萬人。新高考背景下,各高校招生政策有何變化?新增哪些招生專業?在人才培養上又有何亮點?一連串的問題備受考生和家長關注。

記者梳理各高校招生新政發現,與去年相比,一些高校在招生計劃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招生錄取更加嚴格,並新增更加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特色專業。與此同時,大類招生、培養漸成趨勢,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也更受重視。

1.嚴格 多類考生取消加分

嚴格,無疑是今年高考招生的首要關鍵詞。

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規定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記者梳理發現,禁令之下,今年各地各高校高考招生錄取趨嚴,多類考生取消加分,違紀舞弊懲處力度更大。

北京市進一步規範和調整高考照顧加分政策,從今年起省級優秀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稱號的考生,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蹟者,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獲得者等5類考生不再進行高考加分。

河南省招辦發佈了《致全省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生的一封信》,提醒今年1月中旬參加2016級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的考生誠信應考,違紀舞弊被發現,將受到取消考試成績、記入個人誠信檔案並在網上向社會公佈其相關信息等嚴肅處理,甚至失去將來被高校錄取的機會。

記者注意到,去年年底,教育部還對高校藝術類專業、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及保送生招生工作進行了部署,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範和打擊特殊類型招生考試中的“替考”等違規行爲。

嚴格背後,也有脈脈溫情。

此前,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實施“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及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

在取消多類考生加分政策同時,北京市今年增加一項高考照顧政策,公安英模子女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2.服務 新增專業結合國家發展需要

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高校人才培養至關重要。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多所高校新增招生專業,且均與當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

北京林業大學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今年爲美麗中國建設新增兩個專業方向:“一個是以綠色發展方式爲導向的專業方向‘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森林康養方向)’,一個是綠色生產方式爲導向的專業方向‘林產化工(生物質能源科學與工程方向)’。我們將從人才培養抓起,爲美麗中國建設做好人才儲備。”

對外經貿大學今年新增了兩個國際組織人才基地班和量化金融實驗班招生專業。“國際組織人才基地班向國際組織以及爲我國國際發展事業和跨國公司提供專業人才儲備。量化金融實驗班培養能夠在量化投資、金融產品設計及定價、風險管理、金融資產管理等領域進行創新研究和實務工作的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該校招辦主任李永樂告訴記者。

北京工業大學招辦主任王丹介紹,該校今年新增了納米材料與技術和機器人工程專業:“這兩個新增專業都是工科專業,也是現在社會經濟急需的交叉複合專業。納米材料與技術在材料類(實驗班)進行招生,機器人工程將作爲一個單獨的專業進行招生。”

江南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崔寶同說:“爲響應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我校今年新增藥學本科招生專業,優化了健康中國戰略所對應的專業羣。該專業結合生物製藥特色,已成爲江蘇省乃至全國培養製藥行業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現新增本科培養類型,與原有的碩、博研究生形成了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此外,崔寶同介紹,該校還將面向“健康中國”戰略所涉及的食品、生工、環境等領域專業給予招生政策上的傾斜,比如在自主招生專業設置和優惠等級、選考科目要求以及招生計劃等方面均有所調整。

3.多元 大類招生和培養漸成趨勢

高考改革的框架之下,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在“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實行了按大類招生,大類招生漸成趨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辦主任馬進喜介紹,北航將傳統的70個本科招生專業按照學科門類歸併爲工科、文科、理科3科4大類招生專業:“這給予了學生充分了解大學、瞭解專業的時間,避免了高考時填報志願的盲目性,實現從‘家長選專業’到‘自主選專業’的轉變。同時,此舉提高了大一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學院的辦學積極性,更加符合當前學科交叉、專業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髮展方向。”

北京語言大學今年以“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語言智能與技術實驗班)”的形式開始大類招生。該校招辦主任武玉洲介紹,該專業在大一不分專業方向,課程體系中不僅有計算機科學的核心基礎課程,而且加入語言學等文科課程,以及人工智能、語言信息處理等專業特色系列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尋找自己真正適合的專業方向,讓學院的學科特色變成培養人才的特色。從大二開始,充分尊重學生的專業意願,實行雙向選擇制進行專業分流。”

錄取到大類專業後考生將如何學習,這是大類招生培養政策裏的核心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針對2018級開設“人文科學試驗班”,進一步開放靈活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機制、豐富學習資源和個性發展通道:“試驗班整體制定培養方案,打通專業選修課程,並給予學生入學及一年後兩次自主選擇學院和專業的機會。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完成主修專業學習的同時,可根據其他專業副修方案,完成副修專業學習,並獲得副修專業或學位證書。”

4.國際化 國際視野人才培養引關注

從“一帶一路”倡議到“雙一流”建設,隨着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勢在必行。記者注意到,今年高招中,更具“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爲不少高校打出的一張“王牌”。

“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人才一直是清華大學人才培養的重點。”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介紹,該校重點建設了一系列國際化辦學項目,包括蘇世民書院,與伯克利大學合作的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等,“學校擁有全英文授課課程近500門,全英文研究生學位項目25項,聯合培養雙授聯授學位項目46項,與全球50個國家的280所大學簽署校際合作協議。”

馬進喜介紹,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的“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的支持下,北航成立國際通用工程學院,採用國際先進的管理模式及培養模式,全球引進師資,全英文小班授課,雙導師、精英化培養,走完全國際化之路,以工科試驗班類(國際通用工程學院)招生。

“目前,學校與200餘所國外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去年赴境外學習交流學生3400餘人次。具有境外學習經歷學生佔全校近53%。”北京師範大學招辦負責人介紹,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該校與美、加、英、德等國家知名高校簽署一百餘項校際交換生項目及近80項院級交換生項目。

北京中醫藥大學招辦負責人介紹,該校中藥學下設時珍國藥班計劃,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及高水平中醫藥研究能力的中藥學專業精英人才,“中藥學專業學生在四年本科學習過程中,擇優考覈,考覈優秀者本科畢業後可申請進入海外培養平臺學習,學習期滿且成績合格後回國攻讀博士學位。”

本報記者 鄧暉 姚曉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