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会做家务的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好。2、会做家务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强。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出台了一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教育新规,规定中指明:

小学生要学洗衣服、做简单的一日三餐;

初中学生要学煲汤、做双皮奶、辨识茶叶和正确使用茶具;

高中生则被鼓励加入志愿者活动、做金融保险的职业体验,和创办学生公司等多场景体验。

新规中提出了不同劳动教育课的课时要求,并将劳动教育纳入了课时和学分规定。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新规出台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会做家务的,用教育新规强制孩子学做家务是好事;但也有网友认为,孩子做家务竟然要靠规定强制执行,这到底是不是教育的悲哀。

01

《朱子家训》中第一句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可见古人就非常重视孩子做家务的事情,然而在现代中国家庭的现状却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懒虫”。

2017年,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一年级400多个孩子,开学第一餐就闹了个大笑话,面对午餐中的虾,竟然有一大半的孩子不会剥!

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2岁时就认识2000多个汉字,17岁就考取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然而开学没多久,就因为被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中科院劝退。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从没有让孩子做过家务,她给儿子洗衣、洗脸、洗澡,甚至到孩子上高中时还亲自给他喂饭。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其实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勤快的,他也会主动地想要帮忙,他也想学着扫地,也想学着用肥皂洗衣服,也对刷碗跃跃欲试,可是都被家长用各种各样理由拒绝。

对孩子过分溺爱,舍不得让他做家务;觉得做家务会耽误孩子学习,不让他做家务;认为孩子做家务就是帮倒忙,只会越帮越乱;害怕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弄伤自己,甚至还有家长认为男孩子不需要学会做家务......

有一组调查数据表明:

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的时间为1.2小时,

韩国孩子是0.7小时,

英国和法国的孩子大约是0.5-0.6小时,

而中国孩子却不足0.2小时。

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懒”,认为做家务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心安理得地享受被人伺候的生活,变成了“小懒虫”。

沙拉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父母的溺爱和错误教育理念,最终让孩子地成为了生活中的残废。

02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朱棣文一家被称为“美国史上最牛华人家族”“12个博士,三代皆教授”,他从小就在母亲的要求下学会做饭,他认为,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打开冰箱,拿冰箱中的材料下厨,能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求好。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所以他坚定地主张:每个孩子都应该小学习下厨、做家务。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得出结论: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而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在学业上,也表现得更加优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曾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1、会做家务的孩子幸福感更强

会做家务的孩子,他们更有秩序感,更注重生活环境的整洁。他们会对自己的生活更有要求,非常注重生活品质,他们会更热爱生活,更追求生活的品质和品位。

而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心存幸福和正能量,他的工作和生活也都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2、会做家务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强

美国蒙特梭利基金会理事长Tim Seldin认为 “教孩子自己动手做,无论是盥洗、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

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上学住校,甚至到另一个城市工作打拼,我们身边有很多的90后,不会做家务,吃饭糊弄,居住的地方乱的一塌糊涂。

而从小做惯家务的孩子,会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强,拥有更好的独立性和自理自立性。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3、会做家务的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好

家务看起来是小事,其实里面有很多大学问。物品如何分类收纳,如何安排家务顺序等等,这些小小的家务劳动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统筹能力、逻辑能力、时间管理的机会。

而这些能力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大脑里氧气最充分,大脑在劳动和运动时,思维部分是休息的,劳逸结合,孩子会更聪明。

所以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学习,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4、会做家务的孩子拥有较强的责任感、感恩心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做家务是他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而这种责任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尤其是男孩子,他会自觉地为妻子分担家务,未来的婚姻关系也更加的和谐幸福。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03

教育家蒙特梭利说:如果我们要拟定一项育儿原则的话,那么,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

1、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尤其是爸爸

短片《家务事》中的父亲到女儿家做客,他看到女儿下班回到家既要打电话处理工作,又要做家务,洗衣做饭,带孩子,伺候丈夫。而女婿却在一旁自在悠闲。

看到这一切,父亲内疚不已,他为女儿的忙碌而心疼,却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指责女婿,因为自己年轻时也和女婿一样,从来不帮妻子做家务。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演员黄磊,在微博上简直就是一个美食博主,为妻子、女儿做各种美味的食物。而且他经常帮助妻子做家务,甚至还会像老妈子一样缝缝补补。所以黄磊夫妻恩爱,女儿独立懂事,并且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爱做家务的爸爸,会增强孩子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孩子更善于与人交往、勇于承担责任,性格更加平和。

爱做家务的爸爸,助于孩子形成性别平等意识,尤其是女儿在选择职业的候,不受性别思维的束缚,敢于传统的男性职业。

从爸爸身上,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做家务的劳动能力,更多的是责任、担当和平等!

2、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让孩子从学会洗小袜子,小内裤开始,慢慢学会晾衣服、收衣服,甚至清洗床上用品等大的衣物。

让孩子从做餐前准备开始,慢慢学会洗碗,洗菜,切菜,甚至炒菜做饭。

让孩子从洗脸、洗脚开始,慢慢学会独自洗澡,准备换洗衣服,自己处理个人卫生。

让孩子从收拾玩具开始,慢慢学会收拾书包,收拾床铺,打扫房间。

让孩子从参与决定今天晚饭吃什么开始,慢慢参与到更多的家庭计划中,甚至学会独立安排假期计划,旅游策划等等。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演变成为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规划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3、对孩子的劳动多表扬、多鼓励

孩子毕竟是孩子,也许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他会把水打翻,会把碗盘打碎,会把房间越收拾越乱。

此时,家长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应该更有耐心地教孩子如何劳动,即使孩子造成了“反面”结果,也要适当地对孩子表示感谢,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适当地表扬,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感到自己的付出是被父母认可的。

所谓熟能生巧,孩子多做几次家务,自然会总结经验,越做越好。而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和继续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父母只能陪孩子走完前半程,孩子终将有一天要独自面对后半个旅程,而现在开始学做家务,实际上是让孩子多了一个独自走完旅程的技能。孩子远比你想象中的强大,只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他就能成长的更快,未来也必将能走的更远。

17岁神童因生活能力差被退学,孩子成长中家长们不可忽视这项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