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別”的中性風服裝賣的是前衛還是保守?2a9547f1-0cfc-4481-bd29-b2aa1a17f89c.jpg

這幾天如果你上過Zara的官網,你會發現在“女士”和“男士”的類別中間,年輕系列“TRF”下新添了一項“中性運動系列”,這個目錄下的新款便是時尚圈、零售界人士口中的“無性別系列”。

細看這些新款,無非就灰白色系的T恤、連帽衫、慢跑褲、牛仔褲之類的,設計簡約,價格也都不超過200元錢,一模一樣地穿在了男女模特的身上。坦白講,真沒什麼特別的,也就是頂着個“新名詞”的基本款罷了。

其實,“無性別”對應的就是在時尚圈流行了很多年的“中性風”。只不過這回從高高在上的T臺以及一小撮的時尚先鋒蔓延到了大衆化的快時尚品牌。

社會越來越多元、包容,以及時尚潮流素來追求的眼球效應和新鮮感,這些當然都促成了中性風的流行。於是,軍裝、特大號外套、吸菸裝被借鑑到了女裝的設計中去,蕾絲、裙裝也成了男裝發佈會上常見的元素。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覺得這些設計中有一部分更應該叫做男裝化的女裝或者女裝化的男裝,還算不上渾然天成的中性風設計。這也難怪這些“中性風”大多隻存活在秀場、櫥窗、海報中,真正變成銷量、業績的少之又少。

作爲另一個極端,Zara的“無性別系列”能促成多少銷量和業績其實我也是打一個問號的。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是不爭的事實,哪怕是業績相對風光的快時尚其實也面臨很大的壓力。這一點,看看過去這一年GAP的下滑就知道了。“無性別系列”意味着受衆面從單一的男性或者女性擴大到了男女皆可,可能產生消費的基數就變大了。再加上比其他時尚設計更低的定價,以及不挑人、不挑身材的設計,這樣的新品似乎成了最保險的一類商品。但問題是,現在被“養刁”了時尚品位的消費者真有這麼不挑嗎?怕是沒有多少人願意跟滿大街的人都穿成“情侶裝”,就像沒有多少人會樂意在以基本款著稱的優衣庫裏發現面前真的只有一個選項。

我不想賦予這樣的“無性別系列”太多什麼男女平等之類的社會學意義。無論打出什麼招牌、噱頭,商家的最終目的永遠就是誘使你掏錢下單罷了。據說從2014年開始,Facebook個人資料中的“性別”選項變成了56種,現在更是變成了無限多,可以申請自定義擴充。我希望“無性別系列”也能是這樣自由而無邊界的模樣——既不是曲高和寡的前衛,也不是毫無特色的保守,而是綜合了不同性別消費者個性化表達和時尚需求的豐富選項。你要做的,不是時刻警惕誤入“別人的地盤”,只要隨心選出能讓自己心動的“眼前一亮”就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