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规划》,总用地面积118.29平方公里、预测人口规模75万人的金山新天地片区将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先导,治水立城、塑景兴城,带动农业观光、先进制造、科技研发产业发展,最终打造成“国际滨水新青城、湾区科创新磁极”,提升城市品质,加速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步伐。根据《规划》,该片区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利用惠州的区位、空间、产业、交通、生态优势,打造为“新生态、新中心、新引擎”即大湾区生态立城的门户标杆,惠州未来城市中心、一流城市核心样板,大湾区东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新中枢。

作为惠州未来的新城市中心,坐拥惠城南枢纽,未来将有两条高铁、一条城际轨道穿过的惠南地区近日又迎来发展新机遇。日前,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惠州市金山新天地分区规划(2019-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总用地面积118.29平方公里、预测人口规模75万人的金山新天地片区将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先导,治水立城、塑景兴城,带动农业观光、先进制造、科技研发产业发展,最终打造成“国际滨水新青城、湾区科创新磁极”,提升城市品质,加速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步伐。

打造未来城市中心,惠州金山新天地分区规划征求意见来啦!

■规划范围:北至三环路、惠沙堤二路和惠州大道,西至现状自然山体,东至马安镇行政边界,南至惠城区与惠阳区交界处,总用地面积118.29平方公里

■目标定位:大湾区生态立城的门户标杆,惠州未来城市中心、一流城市核心样板,大湾区东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新中枢

■发展策略:治水立城、塑景兴城,构建绿水青山生态基底,激活金山银山价值引擎

 目标

打造新生态新中心新引擎

去年年初,《惠州市惠南地区空间战略研究(草案)》公示,惠南地区将打造成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于一体的交通枢纽,成为惠州远景城市中心。《规划》的发布,让该片区具体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揭开面纱。

根据《规划》,金山新天地片区规划范围北至三环路、惠沙堤二路和惠州大道,西至现状自然山体,东至马安镇行政边界,南至惠城区与惠阳区交界处,总用地面积118.29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该片区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利用惠州的区位、空间、产业、交通、生态优势,打造为“新生态、新中心、新引擎”即大湾区生态立城的门户标杆,惠州未来城市中心、一流城市核心样板,大湾区东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新中枢。

为实现上述定位,《规划》提出“治水立城、塑景兴城”“构建绿水青山生态基底”“激活金山银山价值引擎”三大发展策略。

如何理解该片区的发展策略?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核心理念为以治水撬动存量更新和增量开发,通过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公共环境,实现水城共生。最后,再以绿水青山为生态基底,顺势造景,带动转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引擎,构建产业布局。

“金山新天地片区位于惠州市地理几何中心,片区内自然生态资源本底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交通条件优越,是惠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载体。”该负责人介绍,在“湾区时代”背景下,建设金山新天地,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先导,是政府激活金山银山的价值引擎、打造一流品质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竞争力、树立在大湾区品牌形象的重要抓手与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片区的吸引力。

 空间

两轴六廊汇金山 七区多心新天地

在片区的空间形态结构上,《规划》提出将金山新天地片区打造形成“两轴六廊汇金山,七区多心新天地”的总体布局。

其中“两轴”为串联南北功能组团的空间发展轴和东西向联系文教智创区、科创以及产业区的创新活力轴。“六廊”为四条“山-城-河”生态廊道,以及西枝江、淡水河景观水廊。“七区”包括综合服务区、文教智创区、科创服务区、高新产业区、生活配套区、文体活力区和生态休闲区七个功能分区。“多心”包括新城核心、科教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科创中心、文体中心以及北部片区中心等。

同时,按照上述空间规划结构,惠城南站地区分为10个分片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引。其中,河南岸、金山湖片区将打造生态宜居新城。马安片区主要发展工业等产业;三栋片区依托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创业平台。南站片区结合高铁枢纽,建设市级公共服务副中心,构建现代宜居城区。

在用地规模控制上,金山新天地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18.29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约79.8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规模的67.5%,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约71.36平方公里。

 产业

从提升和承接两方面打造8个集聚区

生态立城后,如何启动分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引擎?这就需要对片区内的产业发展进行引导。

记者走访该片区域看到,分区第一产业目前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初具规模的有马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演达三高农业基地等现代农业区等。第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目前以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和三栋中心园为主,初步形成了以智能移动通信、平板显示、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和现代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则以零散和低端传统生活性服务为主,分布零散和相对低端。

如何依托绿水青山引导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该片区将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依托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集聚创新功能“第二岛链”,培育生态创新空间载体与基础设施。依托高铁站点、生态水系,打造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商务商业中心职能。

具体到如何布局,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规划产业结构,本次规划拟打造8个产业集聚区。同时,制定产业提升策略,将8个产业集聚又分成产业提升区和产业承接区。

其中,产业提升区主要包括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数码园、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鹿颈村文化旅游区,拟通过政策扶持、二次开发、提升产业的方式,完善园区配套,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产业承接区则主要包括金山水廊、科教片区、淡水河谷产业园、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启动区、金山旅游岛等产业集聚区。未来将将通过分步实施,打造特色产业承接平台,建设示范区,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交通

以惠城南站为枢纽建两高铁一城轨大交通体系

打造一流的交通环境,是提升城市硬实力的需要。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四通八达,是区域发展的前提。

“金山新天地片区拥有优越的对外交通区域条件。”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现有的惠大铁路外,该片区坐拥惠城南枢纽,未来将形成两条高铁(广汕客专、深汕高铁)和一条城际铁路(深惠城际),30分钟可达广深港。加速融入大湾区高铁圈,将助推惠州更好地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促进区域人才及要素的便捷流动。

根据《规划》,广汕客专线路自西向东途经金山新天地片区,在惠城区三栋镇北部设惠城南站,规划预留广汕客专通道宽度不少于110米。同时,该片区还将预留一条客专通道,自深圳起往北,至惠州市区接入广汕客专惠城南站。此外还预留了城际轨道通道至惠州机场。

除了对外轨道交通,在高速公路方面,该片区同样将形成快捷的交通网络。根据《规划》,该片区规划新增目前在建的河惠莞高速公路、惠州至深圳高速公路,与既有高速公路网形成“两横两纵”结构。

在内部交通方面,该片区将整体形成“两横三纵”的快速路体系,主要服务于市区中长距离的快速交通。此外,片区内还规划有社会停车场共21处,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按照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结合停车需求优先建设多层停车楼。

 配套

按75万人口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记者从《规划》内容了解到,根据预测,到2035年金山新天地片区的人口规模为75万人。

在公共服务上,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片区将规划构建多层级、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市级教育中心、文体中心、商业商务中心。

具体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上,该片区也将同步跟进。根据《规划》,在教育方面,片区规划约536.17万平方米教育科研用地,用以安排引进各类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规划中小学用地329.85万平方米。各学校用地根据人口居住空间就近设置。

医疗卫生设施方面,片区医疗卫生设施用地101.81万平方米,其中市级综合医院有两处,一处为惠州健康城,位于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东侧,占地面积约35.43万平方米,规划编制床位数3200张。另一处为市第五人民医院,位于市劳动教养所用地内,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同时,在规划区东、南、西、北、中部设置区级综合医院,用地面积1.3~7.5万平方米不等,服务范围涵盖全规划区及周边地区。

此外,除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外,还将在各功能组团内规划体育设施用地17处,以满足居民日常运动健身需求。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邱若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