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航线发展大会

  倒计时10天

  南都讯 9月3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中非合作“先锋”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支点,广州,也在此时成为“出镜率”很高的城市。

  9月3日当天,南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星报》刊登了专稿《ThrivingLion,Wel-comingDragon:AfricaandChina’sGrowingTiesinGuangzhou》(中非共筑繁荣发展 广州见证深化合作),文章注意到即将于9月15日至18日在广州举办的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指出广州作为中国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南大门”,正在通过架设中非“空中丝绸之路”,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双方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共赢发展空间。

  《星报》报道指出,早在2003年,白云机场首条非洲航线开通,“广州—亚的斯亚贝巴”每周有14架次航班往返。如今,白云机场前往非洲已有6条航线,每周有68架次往返航班,中非航线上年客流吞吐量达到65万人次。

  报道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下,不少广州企业把“走出去”战略和贸易投资的热情投向了非洲,而“空中丝绸之路”牵连起的不仅仅是贸易往来,还为非洲当地带去了技术援助。

  根据广州市商务委和广州海关的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广州与非洲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73.6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的123.1亿元相比,增长超过6倍,年均增长率达19.5%。截止到2018年6月,广州累计有52家企业和机构对非洲国家投资。

  《星报》报道中写道,随着广州着力打造航空枢纽,中国商人及广州市民都将迎来新一轮的商机,同时也让中非两地人民都享受到“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拓展的双赢硕果。

  每当夜幕降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便迎来了非洲旅客出港的值机高峰。“运输者”或者“拖包客”———人们这样称呼这些以人力中转的方式进行贸易的非洲商人。每周,白云国际机场提供多达34个航班在中非之间往返,年客流吞吐量达到65万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超过30吨商品以“客带货”模式完成对非出口。

  已来中国学医数年的几内亚小伙Sashinge对此深有感触:“如今(广州)通关更快了,高效、便利。感觉广州人对非洲人的态度比以往更加热情了。”白云国际机场熙熙攘攘,“大包小包”的非洲旅客,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线。《星报》报道中的这段采访内容反映了广州与非洲之间越来越深厚的情谊。

  文章最后这样评价道:“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众多,意义深远。不管是在广州追逐商业梦想,甚至有能力摆脱贫困的非洲客商,还是生活在从不为人知的乡村变成繁花似锦的枢纽的广州本土居民,这些经济举措带来双赢的局面似乎还在继续拓展,释放出新的发展潜力。”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通讯员穗外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