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文/鲍明 Text by Bao Ming 图/曹宇 Photo by Cao Yu

满语来自女真语,满文来自蒙古文,满语文见证了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融合。

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你会说满族话吗?

估计几乎所有人都说不会。其实,在东北,在辽宁,人们每天都在说满族话,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满族是中国少有的几个既有本民族语言,也有悠久文字历史的民族之一。在今天辽宁话中保留了大量满语词汇和其他满语成分,在辽宁地名中也有许多是用满语命名的。

像什么贼好、忽悠、磨叽、折腾、藏猫猫、赶趟(来得及的意思)、稀罕、咋呼、哈捧子(即面向下趴着)、急头白脸(即急眼)等等,都是满族话或者从满族话发展来的。

还有很多地名,像皇姑、于洪等等也来源于满族话。

满语满文是这样产生的

满语源自女真语。金代女真人创造了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记录女真语。金代灭亡后,留在三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女真人仍旧讲女真语,随着女真人南迁,女真语流传于东北各地。后金时,女真人创造了满文。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令额尔德尼、噶盖用老蒙古文拼写满语,老满文自此产生,老满文与蒙古文略有差异,这种满文也叫无圈点满文。

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改进老满文,达海在老满文有关字母上加圈点,创立了加圈点满文,也叫新满文。清代留下了大量满文档案和文献,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

满汉融合成就今天普通话

满语曾经是大清国的国语,随着清朝的灭亡,满语和汉语加快了融合,虽然满文学校停开了,但多数满族人开始满语和汉语混着说,逐渐形成以汉语要素为主、满语要素为辅的北京内城官话和东北官话,即今天普通话的基础。

在今天,满族人日常口语中仍保留1000左右个满语词汇,而在汉语中,特别是东北话和北京话中,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满语的成分,人们在相声、小品、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听到、见到,现在北京人、东北人、河北承德人还在顺口地说着许多满语,这些内容成为汉语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语作为东北话的底层,从这个意义来说,没有满语也就没有今天的东北话。

辽宁人的话语中夹杂的满文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满汉组合词),最多可达1500个,有些词难以从满文辞典中查到,要么是满文辞典漏载,或词本身为口语形式,或这些词发生了变异。除了满语词汇外,还有一些满汉组合词,像大家熟悉的“勃勒盖(即膝盖)”“后脖梗子”(梗子即脖颈)等等都是。

这些辽宁话都是满族话

随着民族融合和时代变迁,现在很多满族话都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辽宁方言中常见的满语词都有哪些。

嘎达:源自满语ga an,意思是乡村,现在一般指“地方”。嘎达,也写作“旮沓”,也读作“嘎带”:例如,我们那嘎达,过年都扭秧歌。

嘎拉哈:源自满语gacuha,羊拐骨或猪拐骨,游戏用物。

萨其马:源自满语sacima,满族著名的点心,是北京大八件之一。sacima源自满语动词sacimbi(砍,切),sacima就是切成块的东西。

额吝:源自满语oron,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

恩那:源自满语inu,是、对、好的意思。

折腾:源自满语动词jotombi,及物动词的“折腾”,指让人反复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不及物动词的“折腾”,指一个人或群体不断地做各种事情,但总是失败,没有成功的,或很少成功。

呵斥: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抹擦:音māca,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胳肢、格旧:来源于满语gejihe 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咋呼:来源于满语 cahūdambi,意为撒泼、放刁,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哥搂、喝(hūo)搂:来源于满语 herembi,意为“捞,打捞,捕捞;抄纸,抄造”,转意为“搅动”。

得瑟:音 dè se,“得勒得色”“得得瑟瑟”的简称,意思是轻佻,卖弄。

啰啰、勒勒: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瞎说”。

栽楞: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栽歪”一词是“栽楞”的“栽”,加上汉语的“歪”。

颠了、颠啦:源自满语deyembi,意为“跑了、飞了”。

估摸:源自满语gunimbi,意为“想、虑、思忖”。

藏猫猫、猫了起来:猫了、猫即满语melembi,意思是“野兽蜷缩躲藏,悄悄地钻过去;饮牲口”,引申为“藏”,藏猫猫原意是藏在树丛中捉迷藏玩,是模仿狩猎的游戏,一人扮演猎物,一人扮演猎人。猫儿腻(猫儿匿)一词词义当是从“猫了”引伸而来,表示有什么私下交易、藏有不可告人之事。

拉、拉儿:源自满语lala,意思是最末的、末尾的。“拉儿”的“儿”为儿化音,如末拉、第拉儿。

温得乎:源自满语wenjehun,意为“温热、发热”。

磨搓、磨蹭: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邋遢: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或衣着不干净。

埋汰:源自满语nantuhvn,意思是脏的、下流的、污秽的,汉语记音为“埋得忽、埋呲呼啦”,埋汰是“埋得忽、埋呲呼啦”的头两个字。

二了巴机、二了巴都、阿勒巴图:源自满语albatu,意为“粗蠢、村俗、粗鄙、陋”。例如,“这人办事二了巴都”,意指此人办不明白事。

敞开儿:源自满语c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如人们常说“你敞开造”“你敞开讲”。

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挺、忒:源 自 满 语 ten,意 为“很”“甚”,如“忒好了”。

哈喇、哈拉:来源于满语har seme,意为油坏了有恶辣味呛鼻状,今意为食用油变质,肉变质。

啰里啰嗦、啰嗦、“姥姥”:源自满语lolo seme,形容说话不得要领,没完没了的样子,引申为说话不中听,说话让人烦。啰里啰嗦、啰嗦,人们一听就懂,但北京人、辽宁人生气了,会说“你姥姥的”,人们会以为说“姥姥”是骂人话,但这是说对方说话让人烦,不是骂人话。

以上这些词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满语词或者满语转义词、转音词更是数不胜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辽宁满汉混合语调查研究》一书。

这些地名原来也来自满语

满族话不仅成为了辽宁人的日常用语,而且辽宁各地区还保留了许多满语地名,如皇姑、于洪、法库、满洲屯、珠林路、法哈牛、方巾牛、乌伯牛、依牛堡子、苏家屯、赫图阿拉、汪清、章党、哈达等等,俯拾皆是。

沈阳市皇姑区,源自和硕简亲王的名字。皇姑,又译称费扬古、芬古等,是满语 fiyanggū的译音,按照 fiyanggū的发音和变音规律,沈阳市皇姑屯源自皇姑庙,皇姑即芬古的异写形式,皇姑庙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庄亲王舒尔哈齐的第八子和硕简亲王费扬古的墓地。作为人名,满语 fiyanggū的意思就是口语中所说的“老儿子”。

沈阳市于洪区也源自满语。于洪是满语yohon的译音,本意是“田间的水沟、水渠”,因当地修有人工水渠而得名。

沈阳市法库县,源自清代一个边门——法库边门,法库是满语fakū的译音,本意是“梁,鱼梁”。鱼梁(即鱼梁子,也写作鱼亮子或亮子),是为捕鱼而修的坝(此坝仍能过水,但鱼虾游过不去),满族人一般用石头或树木拦挡住河水,中间留一个口下鱼篓子捕鱼。

法库县满洲屯是一个村子。满洲是满语manju的译音。满洲源自山名。明代后期,女真人中的三部组成了部落联盟,在斡朵里(建州)统一这三部落后裔后,满洲成为他们的共同称号。当满洲部统一女真扈伦四部后,女真人的称号混乱,1635年皇太极下令废除女真(诸申)旧称,改称满洲,自此满洲成为女真族的统一名称和新的国家名称,1636年国号更为大清后,满洲仍为民族的自称,现简称满族。

清朝迁都北京前,满族八旗各固山各牛录人口分列各地,有些成为地名,一般固山多译为“旗”,牛录简称“牛”。在辽宁的一些地区中,就保留带有“牛”的地名。如新民市有法哈牛镇、方巾牛;辽中县有乌伯牛乡、小帮牛;法库县有依牛堡子、卧牛石;康平县有二牛所口;铁岭县有个蔡牛;辽中县有黑牛;抚顺县有傲牛。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村(hetu ala),为满语,意思是横着山岗,当地曾是努尔哈赤后金国的都城。抚顺县章党镇名字,即满语“扎克党”(jakdan),汉语意为松树。因明末清初时章党一带生长着许多茂密的松树林,所以满族人就用满语称这里为“扎克党”,叫白了,就成“章党”了。抚顺哈达镇的名字,也源自满语,汉语意思是山峰。

辽宁各地也保留许多带有“旗”的地名。这和满族的八旗有关。沈阳市新民市有大红旗镇、红旗村,丹东凤城市有白旗镇、红旗镇、蓝旗镇、黄旗村,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有红旗营子乡、黄旗沟村、蓝旗村,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有黄旗村、白旗村、红旗村、蓝旗村等。

会说满族话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满语和我们日常生活如此密切相关,但却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衰落。近年来,辽宁省加大了满族文化尤其是满语文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各地纷纷办起了满语班,至今,中国接受过满语文教育和社会培训的人至少有10000人,其中能够读懂满文书者至少有1000人,辽宁省至少有100人。

随着满语文学习研究水平的日渐提升,满语文在辽宁的使用范围也开始扩大。有的满族人可以用满文写作,还出现了一些著名满语歌手,他们擅长满族民歌和萨满音乐以及满族传统器乐表演。今天,辽宁许多中青年已经通晓或精通满文,辽宁各满族自治县制作满文牌匾和满文标识时,已经不需要到处请人翻译,志愿者就可以为各单位翻译了。2018年,岫岩满族自治县还举办了较大规模的满语春晚。辽宁一些风景区的导游和解说员现在也都粗通满语,会唱满族歌曲。这些都满足了远方游客想到辽宁听一听原味满语的愿望。

辽宁人从小就掌握了丰富的满语词汇、句法,只要利用寒暑假封闭训练一个月,满语文水平就会大涨。相信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和辽宁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满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辽宁的文化自信又多了一份底气,为中华文化融合发展又多一份贡献。

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辽宁这嘎达都说满族话


注:文中拼音为清代时德国外交官穆麟多夫设计的用来转写满文字母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转写和满文字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不方便打满文字时,就用拉丁字母转写满文。)

鲍明,满族,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

原文刊载《今日辽宁》C1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