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电站周边探测辐射指数的苏军士兵,他们穿着结合式整体防护服(ОКЗК)这种防护服被设计用来抵挡轻度辐射,原本是为核打击后苏军对西欧国家进行战术突击准备的,但现在却被应用到了切尔诺贝利的抢险工作当中。苏联民防部队的宣传画,展示如何使用DP-2型辐射侦测仪,图中模特穿着了合成军防化服装系统,OZK防化服系统作为民防装备,苏联各地民防部队均有广泛装备。

文章为谈兵出品,独家精彩文章、视频、CG图请看这里→【谈兵:wytbjs】还可免费下载歼20、东风41等装备原创手机壁纸。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特附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反应堆发生爆炸。爆炸发生后,驻工厂的消防队员和普里皮亚特市消防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灭火工作。由于缺乏保护和必要的防辐射准备,第一批抵达现场消防员暴露在极高的辐射下,大部分人在一个月内死于急性放射病。

4月27日上午,苏军防化司令弗拉基米尔·卡尔波维奇·皮卡洛夫将军率领2600名士兵和400多辆特种车辆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截至1986年8月31日,共有111个军事单位和3.9万多名苏联士兵参与了核电站的清理工作。

在整个事故中,大约有60万苏联士兵被派往核电站。被招募的部队包括防化兵、铁道兵、直升机部队、摩托化步兵和内务部队。他们的任务包括反应堆灭火、清理反应堆残骸、组织居民疏散、清理污染地区、修筑铁路支线,运送工程设备,戒严隔离区域以及建设净水设施。

在工程部和内务部队的合作下,在4月27日即完全疏散了普里皮亚特的5万名居民,防化部队对撤离的居民进行了必要的辐射洗消。苏联边防军随后参与了隔离区边界的划分。共有2个防化旅和7个防化团直接参与了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

进行车辆洗消工作的苏军防化兵,他穿着的是合成军防护服装系统(OZK)防化服,这种防化服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雨衣式防化服,防化靴套,防化手套(包括内手套和外手套),穿着时要用捆扎带扎住腿部以保证气密性。这种防化服是所有苏军士兵的配发装备,野战携行时需携带在收储袋内随时携带,以应对有可能的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攻击。

苏联民防部队的宣传画,展示如何使用DP-2型辐射侦测仪,图中模特穿着了合成军防化服装系统,OZK防化服系统作为民防装备,苏联各地民防部队均有广泛装备。

在核电站周边树林中监测辐射强度的苏军防化部队,其佩戴了使用SHM-66U面罩的RSH-4型防毒面具,穿着OZK合成军防护服装系统。

OZK防护系统到今天仍然被俄军所使用。

另一种广泛使用的防化服,L-1型轻量化防护服,苏军使用这种隔绝式防护服隔绝辐射尘,以保护防化兵的自身安全。

穿着L1防护服的苏军士兵投入清理工作,他们需要清除掉核电站周边的所有植物,防止辐射进一步扩散。

直到今天,L-1防护服仍然是俄军的制式装备。

在核电站周边探测辐射指数的苏军士兵,他们穿着结合式整体防护服(ОКЗК)这种防护服被设计用来抵挡轻度辐射,原本是为核打击后苏军对西欧国家进行战术突击准备的,但现在却被应用到了切尔诺贝利的抢险工作当中。

OKZK防护服共包括六个组成部分:带防泼溅面罩的战斗帽,上衣,裤子,风帽,特殊设计的衬衣衬裤,方便在受到辐射污染后进行洗消。

OKZK防护服配合苏军士兵作战装备的穿着状态,可以看出其原本即是为应付核打击后的全面进攻而设计的。

在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执行清理任务的“清理人”,穿着OKZK防护服,使用头套防止沾染过多辐射尘。

前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评估事故情况的苏联核能科学家们,和士兵们穿着同样的OKZK 防辐射服。

从反应堆上方投放硼砂的直升机机组成员的防护设备,DSP-I-1型防辐射背心(дсп-И-1),背心外层包裹橡胶,内部使用铅板吸收辐射。这款防辐射背心非常重,重量超过7公斤。。背心的基础是耐用的织物覆盖物,其中缝制有特殊橡胶板。这些板材具有特殊的成分,橡胶与铅和石墨粉混合,并具有片状铅的插入物。板厚约25毫米。这款背心原本设计是装甲车辆成员在核打击后乘车突击使用,但也被投入了切尔诺贝利的抢险工作当中。

?苏军防化兵使用BRDM-2装甲车作为辐射侦测车,这款水路两栖装甲车可以很好的适应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水网与沼泽环境。其作为承载平台的通用性可以搭载多款辐射侦察设备。

这些侦察车由于在污染区内长期工作,吸收了过量的辐射,且难以清除,在核电站的清理工作结束后,它们被遗弃在了隔离区中。

测定车辆辐射强度的苏联民警,由于不像军方有完善的装备,他们只能使用民防装备的防辐射口罩。

苏军配发的三防急救药品盒,其中的2号药品为碘片,6号药品为胱胺,均为辐射防护药品,这种药盒在很多游戏作品中都有出现,如《地铁:2033》。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全世界均未有应对如此严重的核事故的经验。苏联军方被迫利用其为核战争所准备的经验投入抢救工作,而这也是在建立在大量人力投入基础上的。苏联政府征募了大量抢险者,负责整理现场并建造屏蔽反应堆的石棺,他们被称为“清理人”。根据俄罗斯的估计,大约有三十万到六十万的清理人在事故发生后的两年内,进入反应堆30公里的隔离区范围内清除辐射污染物。清理人在清理的过程中基本均受到高剂量的辐射,很多人患上了癌症与白血病。这些救灾的军民是全人类的英雄。



李曦 本文来源:网易谈兵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