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科 文圖

9月4日下午,由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修武縣人民法院聯合舉辦的首期“河南執行好故事”全媒體直播走進修武,來聽聽來自申請人、執行幹警的故事。

​ 【感動】

父母借錢後去世,“誠信姐妹”替還錢

通常情況下,申請人對欠錢家屬的態度往往是“咬牙切齒”,可這次,申請人卻被對方的做法感動不已。

趙海霞是焦作市修武縣農商行資產管理部經理,9月4日,她講述了自己遇到的事情。

2004年,修武縣城關鎮秦麗(化名)的父親響應號召,借貸兩萬元發展養牛業,可不幸的是,之後,父母卻相繼去世。那時,姐姐20歲,妹妹15歲。

到了2017年,街坊郭華(化名)突然找到她們說:“你們父親在農村信用社貸款兩萬元,被起訴到了法院,我是擔保人,也有連帶責任,法院已凍結了我1萬元錢。”

聽到這個消息後,秦麗姐妹蒙了,姐姐說,爲還父母生前看病的外債,她們姐倆出嫁時沒有任何嫁妝,如今咋又突然冒出兩萬元貸款。

她們趕緊跑到當地法院瞭解情況,這時才知道是父母親當年爲養牛而貸的款。

“父母已去世,按理咱沒有法律上的償還義務,但咱不能背上賴賬不講信用的惡名。”於是,姐倆四處奔波開始借錢,共分三次將借來的1萬元先還上。

誠信姐妹的做法感動申請人、擔保人

據修武縣法院執行局執行幹警白國強介紹,根據《繼承法》相關規定,如果秦家姐妹繼承父母遺產的話,就要還款,但如果沒有繼承,則不用。“這起案件中,秦家姐妹並沒有替父母還款的義務。”

因貸款時間太長,兩萬元貸款光利息就有近萬元,執行局的辦案人員主動與農村信用社積極協商,看能不能把該收的利息往下降降。

趙海霞說,當時她也被秦家姐妹的舉動所感動,就向單位領導申請免去了八千多元的利息。

隨後,秦家姐妹又找到街坊郭華家說:“您一定要相信俺,法院扣您的1萬元,俺會分期慢慢還的,您就說利息多少吧。”

郭華的妻子抱着秦麗哭了,說:“傻妞啊,我是看着你們姐妹長大的,你的爹孃是老實人,他們的子女也不會差到哪去。利息不要了,1萬元啥時候有錢啥時候還……”

趙海霞說,如今,秦家姐妹已經還完了全部欠款。

【關注】

網購買到“三無產品”要求十倍賠償,獲得法院支持

薛冬平是修武法院的執行幹警,今年發生的兩件事,讓他記憶深刻。

“我們縣周莊的聶某在網上購買了一些海產品,但收到產品後,卻發現是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質量合格證及生產廠家的‘三無產品’。於是,就向法院起訴,要求乾貨店支付十倍賠償。”薛冬平說,法院支持了原告的主張。

但由於相隔太遠,判決後,水產乾貨店一直沒有履行賠償義務。

“因爲被執行人水產乾貨店是個體工商戶,執行幹警查詢不到任何財產信息。後來我的同事想到,既然是網上購物,那購物平臺上一定有店家的聯繫方式。”最終,執行幹警通過網上購物平臺查詢到張某的聯繫方式,在說明事情原委後,雙方互相添加了微信,通過釋法明理,張某主動通過轉賬履行了全部賠償義務,案件成功執結。

另外一件事,是一起人身賠償案。任某家人在放炮時,煙花筒突然倒了,將任某左眼球炸傷。經查,該煙花是湖南瀏陽市一家鞭炮公司生產的,法院判決該公司賠償任某各項費用共計12萬餘元。

到了執行階段,由於路途遙遠,又臨近年關,擔心找不到人,薛冬平幾經輾轉找到了被執行人的聯繫方式,與對方取得聯繫後又得知了該公司法人的電話,雙方互加了微信,經過與對方長達30餘次的溝通聊天,被執行人於今年的5月15日將該案件的賠償款12萬元匯入法院一案一賬戶,該案也未出動一兵一卒順利執結。(河南商報編輯 華麗娟 實習編輯 熊子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