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其取經事蹟爲原型。然而,歷史上的玄奘其實是個偷渡者嗎?

 

唐僧女兒國豔遇之謎

  玄奘在女兒國真有豔遇嗎

  在《大唐西域記》裏記載了一個小國:“此國境北大雪山中,有蘇伐剌拿瞿呾羅國(唐言金氏)。出上黃金,故以名焉。東西長,南北狹,即東女國也。世以女爲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爲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土宜宿麥,多蓄羊馬。”如此魔幻般地描繪,似乎應爲蘇巴什城北的天山山脈中。當時女兒國是個彈丸小國,《舊唐書》記載其面積說:“(東女國)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南北長不過22天的行程,東西長9天行程而已,“人庶萬餘落”,也就是隻有幾萬人。

 

  今人記憶裏的女兒國國王形象,因《西遊記》而定型爲嬌豔如花的絕色女子。實際上,女兒國的國王不僅不貌美,還不年輕,更沒有豬八戒眼中那般讓人驚豔, “說甚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女兒國的國王其實是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由史料可知,當時女兒國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形態處於母系社會,女性充當着家庭的主宰者。家中財產的分配及大小家庭事務,也基本由家中年歲最長的女性主宰。而且,在唐朝時,女兒國曾被收服,女兒國國王多次遣使到唐朝廷朝見,女兒國的國王也被冊封爲“右監中郎將”、“左金吾衛大將軍”、“銀青光祿大夫”等官職。例如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十二月,東女國國王遣子獻方物,唐中央冊封其國王爲“左金吾衛大將軍”,賞賜帛八十匹。

 

  玄奘是否到過女兒國?這是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說玄奘是到過女兒國的,只是逗留的時間很短,也沒有什麼豔福,沒邂逅什麼豔遇,只是在雀離大寺講經,及考察當地的社會風貌和地理概況,大概爲時一個月。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唐僧師徒一路西去,飽賞人間世態炎涼,經受妖魔磨難百般,僅有一處美女誘惑,師徒撞入西梁女國,女王動情色邪淫戲,唐僧意志備受考驗。“第五十三回: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這幾回書中說到:唐僧途經西梁女國,和豬八戒一起喝“子母河”水,肚子漸漸鼓起,已經懷孕將會生子……如此豔說女兒之國,留下多少撲朔迷離,女兒國王貌美如花,引得世人羨慕三藏,夢想自己邂逅豔遇,慶幸玄奘不解風情!

 

  還有人說“玄奘並沒有到過東女國,而是到了這個國家的附近,聽到很多關於這個國家的傳說。”因而在《大唐西域記》裏纔有了玄奘對東女國的記載:“此國境北大雪山中,有蘇伐剌拿瞿呾羅國(唐言金氏)。出上黃金,故以名焉。東西長,南北狹,即東女國也。世以女爲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爲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土宜宿麥,多蓄羊馬。氣候寒烈,人性躁暴。東接吐蕃國,北接于闐國,西接三波訶國。”其描繪可謂魔幻一般。

 

  唐僧的取經之路註定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之路。自從踏上漫漫征途的那一天,他已經不再是他,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思想,放棄自己的情感,一步步向既定目標艱難跋涉。在自身堅定的取經信念之外,猶如他給孫猴安了緊箍咒一樣,他自己也同樣被安了緊箍咒,他已經沒有選擇。跌跌撞撞地踏入了西涼女兒國,這片寧靜的溫柔之鄉,不曾想,卻邂逅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情緣。”

 

  女兒國的國王是否一直是女性在擔任呢?非也。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開始由母系社會慢慢過渡到父系社會,男人不再只是“種地和打仗”,國王的性別曾發生過變化,開始有了男子當國王的現象的出現。《新唐書》就有記載說“後乃以男子爲王”。雖然男子當國王了,但男女比例依然失調,還是女多男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狀況的發生呢?據說是因爲水質的原因。女兒國裏河流不少,《西遊記》裏那條能讓男人懷孕的子母河據說就是現在的庫車河。庫車河的水真的能讓男人女人喝了都能懷孕嗎?當然不是,如果是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少家治療不孕不育的醫院倒閉,庫車河的水只是呈鹼性而已。當時女兒國的人們常喝這條河的河水,因而改變了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導致婦女生出來的孩子女多男少,性別失調。

 

  玄奘其實是個偷渡者?

 

  關於護照,歷史上一個傳播甚廣的故事是“伍子胥過昭關”。伍子胥逃避追殺,想脫楚入吳,因爲沒有通行證,在吳楚交界的昭關受阻,一夜憂急交加,頭髮盡白。

 

  到唐代,“過所”制度更爲嚴格,凡到各地進行貿易或其他活動的商人等都要持過所,否則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緝拿。申請人萬一丟失過所,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後再酌情處理。無過所者將被視爲“私度”,被查獲就要治罪。

 

  在護照研究專家範振水看來,中國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接近1000年後的現代出入境、邊檢和海關查驗制度。來自北非和西亞各國的商人,在唐境內外“安全、自由”地通行,與唐代國力的強盛和中外交通的活躍有關。

 

  唐朝最有名的偷渡者,當屬赫赫有名的唐玄奘。歷史上玄奘通西域,身上沒有通行證件,一路混跡於商客隊伍中,有數次幾乎被中國守關的士兵射傷。

 

  《西遊記》中說,唐僧師徒一路行經西域各國,第一等要緊事是請官家在唐王簽發的護照——通關文牒上,蓋印押花。類似的“倒換通關文牒”情節與當下我們所說的簽證——對方領事官員在持照人護照上面簽字蓋章的做法十分接近。

 

  範振水認爲,《西遊記》裏的描述反映的很可能是作者吳承恩所在的明代時期通行證的使用情況。如果他的猜測屬實,中國的簽證(批示)發明要比國際早300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