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6年,中國共有362名緝毒警犧牲在崗位上,幾乎每天都會犧牲一名。死亡禁毒民警平均年齡41歲,比我國人均壽命低32.5歲。其中,最小的18歲,最大的68歲。

與之對應的卻是,我國每年消耗毒品近400噸,以及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超過200萬。這還只是被發現吸毒的人數,黑暗的角落裏有N多不知名的吸毒者,以及正在踏入吸毒行列的人。吸毒帶來的危害不用贅述,於自己、於家庭、於健康、於精神都是百害無一利的。

然而近些年在如此嚴打毒品的情況下,依然有不少藝人去吸毒:房祖名、王學兵、宋冬野、寧財神、尹相傑、張默、李代沫、陳羽凡等等……還有將吸毒當作一種時尚,寫在歌詞裏的PG ONE,對青少年帶來多少惡劣影響?

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當粉絲爲了吸毒藝人鳴不平,希望能再給他一次機會的時候,可曾想過那些犧牲的緝毒警察?吸毒藝人能復出,緝毒警察卻再也不會復活。人們能做到的最大限度,是接受吸毒藝人去重新做回普通人,可如果想要再活躍在公衆視野,靠着“改過自新”來繼續演藝事業,對不起,我們堅決說不!

柯震東是個明顯的例子,曾經“哪怕只是NARS的一個眼影,都有毒販的提成” 的話題閱讀量就突破了8000萬,超過5萬條討論。說明,大衆抵制毒品的呼聲還是很熱烈的。而青少年正處於樹立三觀的階段,他們並沒有成年人般的理性,可能會因爲喜歡的愛豆這麼做,他就認爲是正確的,從而跟隨。

影視劇作品正是有這種教化功能,在娛樂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感知觀衆,從而獲取正確的風向。那些爲了打擊毒品買賣的警察,他們所承受的非人折磨,並沒有人可以償還。我們需要做的是,對得起他們的生命,讓他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徒勞無功。

以真人事件爲原型,《追冰》作爲2019即將上映的主旋律大片,利用佛系毒梟劉招華的話題度,展開對緝毒警察的歌頌。在獲得福建省公安廳的支持下,這部影片自身的熱點贏得了大衆的關注。相信在獲取票房體現的基礎上,能夠作爲教育題材,放映給正在受義務教育的學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被“追星”迷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