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今天晚上,锤子科技将在鸟巢举行新品发布会,而在这之前最先引发关注的不是锤子新品,而是罗永浩本人。北京日报发文就罗永浩关于“精日”的有关解释进行了批判,称其三观被锤子砸碎了吗。

5 月 12日,罗永浩在其微博公开澄清了关于“汉奸”、“精日”的谣言,而正是这份澄清内容导致罗永浩被推向了负面的舆论风口上。北京日报针对罗永浩澄清的内容中,“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等观点进行了批判。

北京日报在文中指出,罗永浩之所以吸引众人,除了自身的传奇故事,就是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微博风格,一大特点就是“亲日贬华”。北京日报认为,罗永浩“反对‘爱国’爱得要上纲上线地给别人扣‘汉奸’、‘精日’的帽子。”观点是爱国行为偷换成以爱国之名行流氓之实的犯罪行为。文中还批判罗永浩的致歉信,Bug太多,实在不值得一一反驳。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罗永浩的说明(部分)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简单地说,罗永浩认为自己是抽离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身体凑巧生于中国,而精神可以自由驰骋,属于“国际主义者”。至于那些“亲日贬华”的言论,实为鲁迅式的针砭时弊。此番表态让人想起一句歌词: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

下面,我们先来点出几处硬伤——

罗永浩:“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

是“精日”没什么?太荒谬!

“精日”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这些人,崇拜日本达到了仇视中国人民、仇视中华民族,甚至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的地步;他们将日本视为“理想国”,甚至不遗余力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洗地”。

我们来看看近些年见诸报端的“精日”都干过什么——

2018年4月,网民“洁洁良”参加相关活动时,因不满现场留下大量垃圾,评论“恶臭你支”。当网友指出其言论不当后,“洁洁良”变本加厉,拒不删帖。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网民“洁洁良”微博

201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前夕,四名男子身穿二战日军制服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前合影。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2018年2月,两名男子身着侵华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前摆拍合影。其中一人手持军刀,一人手持带刺刀步枪,枪上挂着写有二战时日军用语字样的白底红日旗。

这些事实面前,“精日”分子的真实面目已无需多言。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知名企业家,故作“宽容”地大谈“精日”也“没什么”,不知道原则立场何在?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罗永浩:“我理解持有爱国主义立场的人”,“反对‘爱国’爱得要上纲上线地给别人扣‘汉奸’、‘精日’的帽子。”

依照罗永浩的逻辑,我们在此批驳他的观点,恐怕已经属于“上纲上线”了。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凑巧生在中国的“国际主义者”,是以第三人的身份在批评中国社会的不足,颇有一种“客观中立”的感觉。而他“理解”爱国主义者,只是反对他们“爱国”爱得要忍不住去砸无辜同胞的外国汽车、要给别人扣“汉奸”“精日”的帽子。

而这里,罗永浩很明显偷换了概念。

首先,将爱国行为偷换成以爱国之名行流氓之实的犯罪行为。那些砸日系车的人,压根儿跟爱国扯不上什么关系,不单罗永浩反对,每个有法律常识、有理性良知的人都会反对。而罗永浩偏偏要拿这一小群人来指代“爱国者”,并借此生发出爱国主义者的“荒谬”,逻辑何其牵强,居心何其龌龊。

其次,他“亲日贬华”可以,但你反过来说他“精日”就是“上纲上线”,“双标”玩得游刃有余。罗永浩视鲁迅为偶像,甚至自认为跟偶像比起来,自己的犀利程度已经收敛了。可问题在于,鲁迅是爱国者,爱之深责之切,不惜“我以我血荐轩辕”,而罗永浩则是“凑巧”生在中国的一个“国际主义者”,批评并非源自热爱,更鲜有善意。自比鲁迅,完全是对鲁迅的侮辱。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鲁迅的犀利是爱之深责之切

罗永浩搬出鲁迅,无非是想为自己出格的言行硬找几分合理性,无非是想说,谁批评他,谁就是在批评“当代鲁迅”,就是上纲上线的“杠精”。想来若鲁迅先生泉下有知,应会怒不可遏,大呼“流氓手段”!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细看罗永浩这篇致歉信,Bug太多,实在不值得一一反驳。透过它,我们看到一个利己主义者的模样: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公知形象,以高高在上批评中国社会来标榜自身思想之深度;一方面,又爱惜自己的羽毛,绝不让“精日”之类的脏词危及自身,回头又暧昧地说“精日”也无妨。瞧瞧,真是两头都不得罪,还能再滑头一点儿吗?

打脸史中推导出的罗永浩“不可能三角”

曾经有网友表示,罗永浩的打脸史,他能写上一百多条。面对被打脸,罗永浩说:“企业家应该考虑自己的面子,还是根据这个世界的真实规律来理性指导公司的工作?这当然是废话,企业家不怕打脸,只怕对不住企业,对不住同事,对不住投资人。”这是后来罗永浩接受专访,回应自己频被“打脸”时给出的解释。

其实“翻旧账”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我们却能从这些旧账中看到,罗永浩是如何从一个“意见领袖”转变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家”。

作为意见领袖,他只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而作为企业家,他需要负责的就不止自己的言论。在更大的责任面前,他依然不肯放弃自己的个性,事后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他只能被“啪啪啪”的打脸。

所以江湖上有了罗永浩不可能三角:“要脸”、“诚实”、“保销量”,在老罗那里,三者不可能同时存在。意即:如果罗老师“要脸”并且“诚实”,那他就不可能“保销量”;如果罗老师“要脸”“保销量”,那他就不可能“诚实”;而如果他“诚实”并且“保销量”,那他就不可能“要脸”。

从企业家的角度而言,为了“大利”牺牲“小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个人角度而言,为了“利润”牺牲“自尊”却是让人鄙夷的。“此事古难全”,但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个平衡点,让这两方都不会损失太多。锤子科技成立了多久,罗永浩就在寻找这个平衡点上探索了多久。

至于在这期间招致了多少“锤黑”,“罗黑”,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横向地与现在手机圈内其他的大佬比较起来,罗永浩的成长史实在是太不走寻常路了。

这种小聪明用在其他事情上或许行得通,但在爱国主义这条红线上显然不行。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一个人,没有国家概念,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丢掉了最基本、最起码的身份认知和价值观念。有些人迷恋“普世价值”,一心要当“国际主义者”,却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些人的言行,往往不是“凑巧”那么带有偶然性,而是动辄挟洋自重,几乎逢中必反,不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中,总是一边倒地抹黑、污蔑、诋毁中国的种种。

北京日报批罗永浩:真想给他一“锤子

quantbank.com

没有国,哪有家。无论在哪一个国度,爱国主义都是核心价值,爱国主义教育都是重中之重。美国也好,日本也罢,莫不是如此。因为所谓国家、所谓民族,就是无数个体的集合,倘若人人都是身体在中国、精神在别国的游离状态,跟一盘散沙有什么区别?跟国破家亡还距离多远?

对于北京日报的批判,不知道罗永浩是否会感到心塞呢?本来是为了澄清“精日”“汉奸”的谣言,现在似乎被黑得更惨了。而正值锤子新品发布会之际,这有可能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你怎么看?。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