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開發者大會從來都是「最好看」的。

匪夷所思的技術,令人稱奇的產品,谷歌在剛剛結束的 Google I/O 上可以說賺足了眼球。Gmail、Google Photos、Google Assistant、Google News、Android P 以及 Waymo,在拋出「AI First」口號之後的第三年,谷歌讓自己的業務越來越深入進競爭對手的腹地,並試圖利用 AI 的力量讓自己的服務不僅更易獲取,還要比對手更強。

面對兩家主要業務都是硬件的巨頭,亞馬遜和蘋果,谷歌在市值的比拼上處於「墊底」的位置。但作爲一家以軟件、服務以及非常底層的算法技術見長的公司,谷歌不僅有着其他公司難以超越的技術壁壘,也在與蘋果和亞馬遜的競爭中醞釀着屬於自己的彎道超越。

Alexa vs Google Assistant:從聽覺到視覺的侵入戰

Google Assistant 從來都是谷歌 AI 技術驅動的核心產品之一,今年穀歌更是通過 Google Duplex 與真人的電話溝通,展現了幾乎可通過圖靈測試的「AI 力」。

在技術力完全不遜於亞馬遜的格局下,谷歌在智能音箱這個領域的市場份額卻被亞馬遜死死地壓制着。2017 年亞馬遜佔據了全美 72% 的智能音箱市場,而谷歌的份額則僅有 18.4%。

當然,這其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 Google Assistant 有 Android 手機作爲其理想載體,而 Alexa 的理想載體只有 Echo。但谷歌顯然仍想在這樣一個新的計算設備戰場獲得領先。

左拳亞馬遜,右拳蘋果:谷歌的機遇與隱患

如果說「基於上下文的語義理解」、「更自然的聲音」等更新都是智能語音助手每年正常的性能提升,谷歌在面對 Alexa 的這場戰役中,迫切需要的是一個能夠令其彎道超車的制勝點。

谷歌給出的答案是「從聽覺到視覺的擴張」,一個官方稱之爲「Visually Assistive」(視覺輔助)的功能。Visually Assistive 讓 Google Assistant 的信息提供不再侷限於聲音,而是更多地通過圖像,高效地展示信息。

在這個策略的指導下,谷歌也將在今年力推更多帶屏幕的 Smart Display 產品。

其意圖也十分明顯,全世界數億級的 Android 手機都有一塊屏幕,而大多數 Echo 音響卻無法顯示圖像。(Echo Show 雖然也有一塊屏幕,但目前在整個 Echo 業務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而 Google Assistant 所寄生的設備,絕大多數都是配備着屏幕的智能手機。就用戶拉說,對已有設備的增強,顯然要比增加一個新的設備,門檻低得多。

所以一旦谷歌在用戶的使用習慣中植入了「發出語音指令,能獲得視覺反饋」的交互範式,這些智能手機將成爲其在智能語音助手這一領域的極大助力。

Android P vs iOS 12:全面屏時代的軍備競賽

從去年 9 月 iPhone X 發佈以來,全面屏就成爲了新的行業標準。幾乎每一家智能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機」。這讓 Android P 有着更深刻的意義,因爲這是谷歌第一次通過大版本的更新,給 Android 環境下的全面屏交互下一個定義。

Android P 定製了一套更復雜,但也更高效、信息密度更高的「全面屏交互標準」。用戶從底部的「導航指示器」上拉到一半會打開多任務界面,不僅可以看到後臺的每一個 App,還可以通過繼續滑動這個「小白塊」來快速地在不同的 App 間切換,這也使大屏手機的導航變得更簡單。

如果說這樣一邊簡潔、一邊複雜的交互之別還是 Android 和 iOS 多年來的慣例性交鋒,那 Google News 的大更新顯然更能凸顯谷歌在 Android 功能性的軍備競賽上不遠落後的態度。

那邊蘋果剛有收購數字雜誌 Texture 的消息,可能即將在馬上舉辦的 WWDC 18 上對 Apple News 進行一次大更新,谷歌已經及時地把 Google News 拿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了。

相比蘋果更注重內容本身,谷歌希望把自己最擅長的「數據挖掘」在新聞領域做到極致。無論是對新聞發生後的智能跟進,還是通過 AI 算法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內容推薦,都是谷歌在這樣一個高頻場景下對蘋果超車的嘗試。

左拳亞馬遜,右拳蘋果:谷歌的機遇與隱患

更不必說代表 Android 的 Google Assistant,相比代表 iOS 的 Siri,已經被公認「能實現更多功能,更好地回應用戶的指令和問題」。如果說 HomePod 的銷量滑鐵盧使蘋果喫到了 Siri 技術上落後的苦果,同時又從側面證明了在英語世界裏語音助手功能的重要性, iOS 因爲這一腳沒踩穩而跌落的可能性就會存在。在這樣一個被廣泛認爲是次世代交互的最關鍵戰場,語音交互功能上,谷歌已經獲得了一點領先。

這可能是谷歌最大的優勢所在:無論是 Pixel 2 用單顆攝像頭就達到了媲美蘋果、三星等老牌巨頭的雙攝拍照實力,還是 Google Photos、Google Docs、Gmail 這些服務,價格上幾乎免費,體驗卻持續地引領整個業界。

「用的人越多,體驗就越好。」這成了谷歌的終極武學。谷歌熱愛巨量的數據,更愛通過挖掘這些數據來爲自己的業務提供技術壁壘。「AI First」的口號就是對這種模式的濃縮,也是谷歌在未來 5 年業務的核心驅動力。

隱私與廣告:谷歌頭上難以擺脫的魔咒和隱患

谷歌的業務核心由數據所驅動,這就從側面決定了其商業模式可能會長期依賴廣告。Facebook 頭頂的陰霾還未完全散盡,人們對谷歌的很多技術都持有謹慎的懷疑態度。

在這場大會上,Google Duplex 和 Gmail 的「自動完成句子」功能都讓人感受到了谷歌似乎在「控制用戶行爲」的暗示。僅僅通過提供用戶數據精準投放廣告便做到左右選舉,Facebook 的前車之鑑讓人不得不擔心,谷歌現在到底手握何種程度的能力,這種能力又是否被把控在一套合理、健康的機制下?

谷歌和蘋果的戰爭打了很多年。直到現在,即使蘋果在市值上還有着領先,Google 仍舊保持了在軟件、服務的質量和性能上超越蘋果的機會。無論是用自己在「終端用戶」上的領先來對抗亞馬遜,還是用自己在「雲端數據挖掘」上的挖掘來對抗蘋果,谷歌都開創出了自己強大的、獨一無二的業務線。

而就像蜘蛛俠裏那句經典臺詞說的,「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接下來如何踐行好自己「不作惡」的宗旨,以及如何繼續用技術服務於人文需求,是谷歌在競爭對手之外面臨的最大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