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一群人类学家、沟通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在不断观察中发现、精神分裂症忠者的发病期似乎与其父母的婚姻冲突息息相关。

一旦父母争吵邀烈起来,子女就会发病,把生病当作维持家庭稳定的灭火器。通过这些研究及当时生物学界发现的生态系统相克相生的启发.家庭承统的概念由此而来。

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家庭,例如别人口中“完美”的姐姐或哥哥,可能是一个非常紧张和不安的人,一旦和这些家人接触,就会不禁惊讶:“天呐,这家里每一个人都有病。

系统的概念使科学家对个人的困扰重新予以定位,发现很多困扰往往是一家人共同酝酿出来的。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家人之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每个人都有份。

治疗师认为,家庭主要的动力在婚姻关系,如果父母改变,子女就可以得到帮助,有时子女甚至不必参与治疗--------------热锅上的家庭

常常听到人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可是父母们有问题还是总在修理孩子,不能反过来修理自己,知道自己是原件,夫妻关系出问题了,才会有问题孩子,只是修理自己,孩子就会改变,在咨询中我总会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比如家庭问题的《镜子法则》《热锅上的家庭》还有《少有人走的路》等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尽管不能完全理解领会书中的真意,至少知道通过自己改变,孩子就会改变的道理,否则只是我这么说,大家会认为你的理论没有出处,认为相信,人们才能够改变,才愿意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痛苦。当一个人从手指别人变成手指自己,找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自己的转变也就开始了。

为什么很少有家长愿意改变,很多家长找到我都是治疗孩子问题,我先说要做咨询先要疗愈夫妻关系的问题,每个父母都答应得很好,等到咨询的时候,还是把孩子拉来做咨询。父母不愿意改变,不管是商界精英还是官员教授乃至普通一个家庭主妇,这样人们还是继续漠视自己家庭的问题,维持表面的和谐。现在家庭都隐藏着很多不能见光的东西,因为维持这样的情况男人还是可以在外面花天酒地,女人也可以偷偷地去寻找自己缺少的爱,每个人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最终孩子会感受到家庭这种死一般的宁静,那种冰冷的感觉孩子的潜意识会感受得到。无论父母是否争吵,所以孩子就会通过发病成为家庭的替罪羊,当孩子真的发病住进了医院,很多夫妻就会停止怨恨与争吵,一起来关爱孩子,等孩子好了出院了,父母又回到原来的模式。

一个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批判长大的人,她一直会是恐惧脆弱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在她的心里会有强烈的依赖性,因为过度依赖,没有安全感,结婚后她就会控制伴侣。总想抓到手里才是安全的,只是以为的要求被爱,即使被爱也感受不到,直到伴侣累得筋疲力尽离她而去,自己还总认为爱人心狠抛弃了她,实际上付出多了谁都会累。一个人结婚前耍性子,爱人会去哄,可是结了婚还总是有事没事那样的耍性子,总是要爱要不来就开始恨,慢慢双方都会受伤,变成互相攻击。

当夫妻开始互相攻击,因为孩子总是在妈妈身边,慢慢孩子就会受到妈妈的影响而开始指责爸爸,恨爸爸,替妈妈来抱不平。很多家庭的战争都是需要孩子来站队的,慢慢爸爸就会被边缘化,这样孩子开始心疼妈妈,或者说这个依赖的妈妈又开始对孩子开始依赖。很多妈妈对男人失望后都会在孩子面前默默流泪,当然孩子就需要扮演小大人来安慰可怜的妈妈,她的内心就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爸爸造成的,当孩子爱妈妈恨爸爸就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分裂。很多人做咨询中都会说,我孩子劝我离婚,我离婚我孩子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当一个孩子总是听到妈妈说,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所以孩子为了让妈妈早日脱离这个家庭的苦海,才会那么说的,可是孩子的内心或者说她的潜意识还是需要爸爸,需要爸爸的爱。

一个从小被控制长大的女人,她在生孩子她就不会管自己的孩子,她会什么都听孩子的,因为她知道自己小时候一直到长大都被父母控制,从来没有做自己,因此自己一直都是抑郁的,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自己的人生,所以她会允许孩子按照孩子自己的样子长大。问题是父母总是极左或者极右,完全不管孩子,孩子从小到大就不能学会自律,学会延迟满足,不能学会承担责任,当一个孩子逃避痛苦,不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孩子慢慢也就出现心理问题。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妈妈本身都是抑郁症患者,她又就会对孩子要求很高,这样的妈妈总是纠结和矛盾的,她自己就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思想,这就形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状态。管了自己会想起原来自己受过的苦,内心痛苦。不管自己觉得还不行,因为自己内心对孩子要求很高,当对孩子要求高时,过后也觉得自己很苛刻,所以自己一直在痛苦中,孩子也在这种教育下受到双重束缚,左右都不是,怎么都不对,慢慢孩子内心就会混乱,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在十二、三就开始出现不上学、焦虑、抑郁甚至精神分裂,年龄越小孩子生病,代表着家庭关系的残酷,都有一个固执冷漠的偏执的家长。

有人总会说,我们要教育勇敢的孩子,感恩的孩子,可是父母都是没长大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在逃避,反过来父母让孩子坚强,言传身教父母都没有做到,你怎么给她没有的。父母从来都没有学会感恩,内心都是匮乏的,怎么给孩子满足。父母没有感谢过自己的父母的付出,夫妻之间也没有互相感恩,孩子怎么学会感恩,他在我们身边学的都是怎么攻击指责和怨恨。所以我做咨询总是强调,要先疗愈父母,父亲有伤,母亲也有伤,只有父母亲疗愈好自己了,你才会爱,否则你的爱都是依赖和控制,最后一定会变成伤害。

当然有的父母回避疗愈,完全给孩子做咨询,孩子也会改观,这个只是适合年龄大的成年孩子,这几天咨询做了一个抑郁症患者,她的家庭也是从小爸妈离婚,她的内心有很多的恨,当我在咨询中让她宣泄出自己的怨恨时,她说老师我没有力气,每天我走一里地,都累得不行了,我说你听老师的试一试,用尽力气打出自己的愤怒,说出来骂出来喊出来,当她这么做后,她当天夜间睡的就非常踏实,第二天就能走了7、8里地,自己也快乐了,我又给她讲讲她内心的纠结的问题,她就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有时候我说,一样的讲法,不同的老师,讲出的效果就是不同的,体悟的和鹦鹉学舌永远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说,精神分裂能治疗吗?我的建议是确实不好治疗,在吃药的情况下,配合心理治疗一定是有效果的,刚做完一个很重的精神分裂患者,因为她拒绝吃药,妈妈找到我给她做的咨询,当然她也是拒绝做咨询的,她会觉得我是她妈妈找来为了证明她有病的。我在咨询中从理解她的角度看问题,让她找到自己的爱好,能够爱自己,欣赏自己,每天对着镜子说我爱你,你的眼睛很美丽有神,很迷人,慢慢的这个孩子就开始化妆,把自己的屋子收拾的非常干净,每天能够出去走了,最近自己还出去旅游了。很多的时候,精神分裂咨询都是有好转的,没有不想变的人,即使她是病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坚强的心智。

高考前遇到一个咨询者,一个精明强干的妈妈,她的孩子是一直的玩游戏,有很明显的抑郁症状,但是她的孩子拒绝咨询,所以我就说要想孩子变化,你就要改变自己,你要听我的,我就给你做咨询,因为这确实是一条难走的路,当她咨询几十次之后,她的夫妻关系完全改善,然后她的孩子也接受了心理咨询,慢慢的孩子随着她的心性的变化而变化,后来参加高考顺利的上了大学。只要一个家庭中的一个人变,就会出现连动,爱人孩子都会变。

人们在婚姻中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当你爱上一个外向的男生,结婚后你就会抱怨你怎么这么不顾家,一天没有责任感,就知道每天和一帮朋友在一起,从来都是忽视我,所以你就会理直气壮的改变他,实际上你当初恰恰是被他的外向吸引,你一直讨厌内向的男生,因为你一直内向,现在问题来了,你到底是喜欢内向还是外向。人们都是混乱的,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当你去思考,你就明白你到底要的是什么。同样有的人喜欢内向的男生,结婚后又觉得他不会逗自己开心,没有风趣,没有办事能力,我们又开始讨厌他的内向,因为一切的大事小情都需要自己去做,你又开始觉得嫁给这样的男人很窝囊。最后变成嫁给什么样的都不对,如果你不思考,你的婚姻家庭就不会和谐,你会永远折腾,还会觉得自己很委屈。

咨询中出现很多这种情况,当你对爱人的不满释放出去了,你才能够理解他,然后他自然的改变。我做咨询中遇到一对夫妇,女人在我这里做完咨询,当天回家她的爱人就给她做的饭炒的菜,我们认为没有什么神奇的,可是对于她却是不一样的,因为结婚这么多年,她都44岁了,还是第一次吃他做的饭。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当她把自己对男人的愤怒释放出去了,她在我的引导下,想起了她男人对她的好,当天晚上她男人就回家了,而且还给她买的新手机,说以前离婚是在气头上,以后怎样都不离婚。在咨询中遇到很多奇迹,自己变了,爱人就变了,孩子就变了,我的观点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变,孩子通过发病来拯救这个家庭,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来上课,通过自己的发病,才拯救这个破碎冰冷的家庭,家长变了,孩子就好了,这才是孩子有病的终极意义。没有惩罚,没有罪孽,有的是孩子那个背着十字架的心,她是来度化迷途的家长的。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三清老师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私信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