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物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

  聖物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

  舍利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爲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稱爲舍利子或堅固子。舍利一般分爲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全身不會腐爛且不需要經過火葬的就叫做全身舍利;火葬後的遺骨則爲碎身舍利。而在《浴佛功德經》中又將舍利分爲生身舍利和法頌舍利兩種。

 

  馱都,也叫設利羅,是舍利子的印度話,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是一個人的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來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的形狀與一般死人骨頭大不相同,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還有的呈蓮花、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更是如此,白、黑、綠、紅的均有出現。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再加上自己心中的大願力所得來的。正如佛教認爲,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係,就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有一石六鬥之多。另外只有修行高的僧人和在家信徒往生後纔會得到舍利子。因此,它也是稀有、珍貴的。

 

  舍利子的成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確定結論,大多的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出來的,就像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的舍利子是屬於頭髮的,紅色的舍利子則是肌肉的,當然還有無法推斷出來的五彩斑斕的舍利子。當今對舍利子的推斷很多,多數人認爲它是身體裏所產生的結石。結石的主要是鈣質或金屬鹽沉澱,易碎,而且結石病人數以千萬,只有修行者纔會有舍利子。大德的舌頭心等軟組織在火化後都會形成舍利子,連唸佛鸚鵡的舌頭也會形成舍利,且舍利子堅硬無比用鐵錘敲打都絲毫無損。所以諸多現象表明舍利子不可能是結石。

 

  關於舍利子我們知道的事很多,不知道的事也很多,但值得肯定的是至今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來證明舍利子的形成及成分,所以我們看到的各種言論僅僅是一種推測,並不能夠作爲可信的說法。

 

  相關知識: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視與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後遺體—舍利

 

  舍利是印度語,梵文?arīra,或譯室利羅、設利羅;義“骨身”、“體”、“遺身“,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但本意卻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爲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2] 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詞語,完全是從其形狀上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後的遺體,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後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屬的、石質的、陶質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稱爲塔,塔是高顯的意思,相當於中國的墳。藏舍利的容器,無論是金屬的石質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裏,也稱爲塔。這種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國寶塔的來源。因此,舍利與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爲尊敬的對象。而中國對於祖先的遺體,墳墓便成爲尊敬對象。

 

  依於尊敬遺體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發、剪下的爪、牙齒、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發舍利、爪舍利、牙舍利 ,及發塔、爪塔、牙塔等。

 

  堅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堅固微粒,又名“堅固子”。舍利這一稱謂,至後世脫離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遺骨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結晶體。高僧大德火化後,常在遺體骨灰(舍利)中發現堅固或結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對此舍利中的“堅固子”,特別重視和尊敬,稱爲“舍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