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E代|科達利董事長勵建立:中國製造鋰電池的水平並不低

【編者按】“創E代”系列報道由澎湃攜手復旦大學 EMBA 項目共同舉辦。5位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復旦大學 EMBA 校友上市公司代表將在該系列報道中,闡述各自的創業經歷,企業發展與中國經濟之間互生互長的發展歷程,在國際經濟風雲際會的當下,作爲企業創始人,又將如何直面困境。該系列報道從9月3日起陸續刊發。今天刊發的是系列報道的第三篇《科達利董事長勵建立:中國製造鋰電池的水平並不低》。
自2002年設立以來,復旦大學EMBA已有100餘位校友成爲上市公司創始人或主要負責人,其中八成以上爲入讀復旦大學EMBA後,帶領企業成功上市。
科達利董事長勵建立
“傳統觀點認爲,中國的製造業比較低端,但在鋰電池領域,中國龍頭製造企業跟國際水平是相等的。”8月24日,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第四屆校友上市公司領袖峯會召開前夕,深圳市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科達利,002850)董事長勵建立作爲復旦大學EMBA校友上市公司代表,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專訪。
科達利是鋰電池精密結構件生產企業。2018年來,鋰電池行業補貼減少,出現了客戶降價壓縮利潤等情況。作爲科達利的創始人,勵建立認爲,調整期對優勢企業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在鋰電池領域,中國的製造水平其實並不低。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國際化的趨勢,爲產業鏈上游龍頭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10年前的一次艱難決定成就今天
在A股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相關概念板塊中,科達利是重要個股。據鋰電池產業研究平臺高工鋰電報道,科達利現在是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鋰電池結構件企業。
勵建立把今天的成績歸功於十年前自己的一次關鍵性選擇。
科達利成立於1996年,最初從事五金模具製造。1999年後,科達利開始與比亞迪合作,爲當年的“大哥大”手機做手機鋰電池結構件。2003年,比亞迪成爲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作爲比亞迪的供應商,科達利產值也隨之突破億元大關。
“當年山寨手機異常火爆,我們有很多這類客戶,訂單回款快,利潤高。如果站在賺快錢的角度,這類訂單接得越多越好,可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卻並非如此。”爲此,勵建立決定做出戰略調整,減少並最終停止了低端產品的生產,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新產品技術研發上,並於2007年決定將手機鋰電池結構件業務向汽車動力鋰電池結構件業務轉型,這是個重要但艱難的決定。
“當時市場上新能源汽車非常少,很多人認爲電動汽車技術不成熟,難成氣候,但我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充滿信心,首先,國家在大力支持這個產業;其次,技術的問題會得到一步步的解決。”勵建立堅定地進入了這個行業,“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次轉型是成功的。”
由於十年前便開始從事新能源鋰電池結構件的研發,十年後當新能源汽車成爲風口後,科達利得以順勢而上。2018年8月23日,科達利發佈2018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收8億元,同比增長7.1%。
用技術做後盾堅持“大客戶戰略”
多年的業內經驗讓科達利的管理團隊、技術團隊都積累了實力,科達利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結構件上擁有120項專利,每年在技術研發中的投入比重約佔3%-5%。
“傳統觀點認爲中國的製造業比較低端,但其實在某些領域,比如鋰電池領域,中國目前的製造水平並不低,國內龍頭鋰電池製造企業跟國際水平是相等的,即使與日本、韓國等競爭對手相比,也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勵建立補充說,“原來可能人工成本比較高,現在隨着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提高,人力成本大爲改善,未來中國的製造業一定要堅持走這條路。”
勵建立稱,和競爭對手相比,科達利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產品上,也體現在資本上、客戶上。
先發優勢加上技術投入,使得科達利成爲目前很多領先鋰電池企業的供應商,“這些大的客戶目前都有增量,它們的增量會遠超過一些小客戶。此外我們的大客戶也會做一定分散,就是說我們會多幾個大客戶。”
作爲科達利的創始人,勵建立覺得,鋰電池和電動汽車行業都是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或資金無法跟上的企業很容易被淘汰,“未來一定會形成一些寡頭企業”,因此知名客戶對科達利非常重要,科達利一直堅持“大客戶戰略”,“其實也是減少企業自身風險。”勵建立說。
科達利現在有一些“黏度非常高的客戶”,包括日本松下、韓國三星、LG,以及中國的知名鋰電池生產廠商CATL、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天津力神及力信能源等。
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帶來的機會
進入2018年,中國鋰電行業進入調整期,受國家政策變遷、價格戰激化、供應鏈賬期加長等不利因素影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均經歷了更加嚴酷的考驗。
但勵建立仍看好新能源行業向好發展趨勢的帶動作用,“全世界每年汽車銷售量有9000多萬輛,現在新能源汽車比例大概只有2%,每年的增幅是非常大的。雖然有補貼的下滑,或因客戶降價造成利潤下滑,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短暫的。”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體現出了國際化趨勢。特斯拉、Waymo等國際知名新能源汽車公司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中國新能源車企如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紛紛加速了海外上市步伐。
勵建立認爲,中國傳統汽車廠商的策略比較務實,譬如定價參照老百姓買得起的價格,現在興起的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企業則按照未來年輕人的想法制造產品,在他看來兩類企業定位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定的發展空間”。行業的國際化對上游的優勢企業,帶來了更好的機會,“中國的優勢企業走出去,國外優勢企業如特斯拉走進來,“對我們來說未來的增量是很大的。”
創業20年後的又一個決定
從1996年開始創業,勵建立已經走過了20餘年的創業生涯,專注、志存高遠、不輕言放棄,這些在他看來至關重要經營原則,使他將科達利做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鋰電池精密結構件製造企業。
2016年,在創業20年之際,勵建立又做了一個決定,“去復旦大學讀EMBA,系統學習管理知識和最新的科學管理方法”。
勵建立表示,雖然科達利敏銳地捕捉到了新能源市場的發展趨勢,有了先發優勢,但他也深知,機遇總是伴隨着挑戰。“企業呈幾何式增長,一年開三家分公司。在做出這樣大膽決策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如何最大程度規避風險。”
此外,如何找到企業新的未來發展點?下一個十年,二十年,要帶領企業將走向何方?在這個網絡大爆炸的時代,基礎工業應當何去何從?都說實業興邦,身處實業中製造企業究竟應當怎麼做?
作爲董事長和企業的掌舵人,這是勵建立日思夜想的問題。“都說小型企業靠老闆,中型企業靠制度,大型企業靠文化。創業20年,經驗終歸是經驗,我們發展到現在,需要更加科學的管理,才能使企業之樹常青。”勵建立希望在復旦大學EMBA的學習可以幫助自己建立一個更科學、更多元的全新視角,重新審視自己和企業,爲企業的未來走向做出更加明確,清晰的判斷,也希望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更多的優秀企業家,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管理經驗,更好地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
2017年,勵建立如願進入復旦大學EMBA,這一年,科達利也順利進入資本市場,成功上市。回望這一年多的學習,勵建立覺得這一選擇如同十年前的選擇一樣正確,“在這幾年的學習中,帶着問題上課,讓我受益匪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