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酷暑,长时间进行户外运动时,即有可能出现运动性中暑的情况。

造成运动性中暑的原因

<hr/>

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了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的体内过热状态。

容易诱发的环境

<hr/>

环境温度超过32~34°C时,或环境温度较高,同时湿度过大且通风不畅时。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

运动性中暑可分为以下3种:

<hr/>

1、先兆中暑

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轻度中暑

有上述先兆中暑症状,还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均属轻度中暑:体温上升至38℃以上;面色发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并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现象。

3、重度中暑

以下类型均属于重度中暑表现:

中暑衰竭: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呼吸浅快,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

日射病: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C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

中暑高热:体温高达40~42℃,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脏器损害而死亡。

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hr/>

1、迅速将中暑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

2、在中暑者头部敷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扇风帮助中暑者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C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

3、中暑者仍有意识时,可饮用些许清凉饮料。记住!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让其嗅氨水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轻度中暑者,经上述处理后,一般休息2~3天即可恢复。对于重度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

如何预防运动性中暑发生?

<hr/>

1、忌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不要在阳光强烈的正午从事户外活动,避免阳光直晒;可选择有树荫遮蔽的地方运动;

2、在强烈的阳光下运动应带凉帽,穿浅色、宽敞、通风性良好的运动装;

3、备些清凉消暑药或低糖含盐饮料;

4、忌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

夏季,学会正确的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