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sim推进过程中,除了运营商、卡商、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可信证书发行方之外,还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那就是承担esim技术规范研发以及产业应用促进的标准化组织。大致有这些:每年主办MWC的GSMA、欧洲通信标准化协会ETSI、最近因为“联想5G投票事件”(已辟谣)为更多人所知的3GPP、以及GlobalPlatform等。

【GSMA】

GSMA是全球运营商和卡商联合的组织,从业务应用场景和系统架构的角度提出指导性需求规范。为了应对eSIM从物联网领域向消费电子领域扩展,GSMA在2014年成立了消费电子SIM远程配置倡议组,2015年6月推出SGP.02应用于物联网的eSIM远程配置规范,2016年初又发布SGP.22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eSIM远程配置技术规范。架构如下图:

eUICC是可以用在任何终端设备中的非可插拔式SIM芯片,针对增量市场是目前最常见的eSIM形态,主要应用于物联网领域,整个产业链仍由运营商主导:服务提供商通常由运营商承担,其运营管理模式与普通电信增值业务相似;运营商还会从平台提供商以及卡商那里采购eSIM平台和SIM卡,也负责物联网业务的运营和提供。产业链各方形成合作和互补的关系。

eUICC方案的优势很明显:普适性高,由软硬件加密算法提供安全保证,独立可被认证安全原件,和传统SIM卡相比能降低物流和制造成本。劣势是和其他eSIM方案相比占用空间较大,对于小型物联网设备来说成本比较高。

果通科技深耕eSIM,致力于推进创新技术方案(如TEE eSIM、eSE eSIM等)在esim领域的应用。但其实,果通也在积极推进标准eUICC的完整解决方案,和eUICC卡商一起为设备商提供完整的软硬件服务集成解决方案。每种eSIM方案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领域、不同设备的运用都能选择对比最合适的eSIM实现方式。

【3GPP】

3GPP成立于1998年,是欧洲公司为了从GSM向3G演进成立的组织,之后继续组织向4G演进的研究和标准化,目前是移动通信标准化主流。3GPP2成立于1999年,是为了从CDMA向3G演进成立的,主要在M2M或MTC领域,由高通等北美公司主导。

3GPP组织成员由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基础设施制造商、研究机构等,500多家成员公司来自40多个国家,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组织之一,在通信行业享有极高威望。在未来物联网、5G标准化进程中将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以及智能卡平台技术委员会(ETSI SCP)从详细的技术需求和具体实现方式做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GLOBAL PLATFORM】

跨行业的国际标准组织,致力于开发、制定并发布安全芯片的技术标准,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安全单元(SE)、可信执行环境(TEE)等领域,其成熟技术规范是建立端到端可信业务解决方案的工具,支持多种商业模式并服务于产业环境多个成员。GP是全球基于安全芯片的安全基础设施统一的标准制造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