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開始動工,再到2009年全線建成,三峽在舉世矚目的風光之下,也引起了一些爭議,甚至在國外的社交網站上還有一些惡意的詆譭和謠言。

三峽大壩承受了太多委屈!

三峽大壩承受了太多委屈!

外國網友的質疑,圖片來源自網絡

對此,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會說:“我們的水壩工程是存在正負效應的,所有的工程都是這樣,當初我們在論證時就已經注意到了,也提出了各項應對措施。問題就是問題,我們絕不逃避掩蓋,而是會迎難而上,徹底解決;但謠言和詆譭確實讓三峽承受了太多委屈。

關於三峽的謠言中,最嚴重的是“三峽誘發特大地震”,甚至還有人直指2008年“5.12”汶川地震。

張志會說:“三峽這樣大規模的大壩,水庫蓄水後在庫區確實誘發了一些非構造型極微震、微震,但地震的規模對附近地區幾乎沒有影響。比如說2008年的汶川地震,引發汶川地震的龍門山斷裂位於青藏高原構造區,而三峽庫區位於華南構造區,兩者沒有構造上的聯繫。此外,汶川距離三峽大壩超過700公里,距離庫尾重慶也約300公里,水庫滲透一般到第一分水嶺爲止,影響範圍遠達不到汶川。從地震地質條件、水庫蓄水影響範圍和水庫地震本身特徵來看,可判斷汶川地震與三峽工程沒有實質性關係。”

前一陣子還有臺灣某專家放言,只需兩枚導彈,便可瞬間摧毀三峽。

張志會駁斥說:“首先,我國的反導彈技術在國際上是相當牛的。其次,三峽的安防系統佈置的十分完備,到處都有我們的武警官兵保駕護航。從現代戰爭的角度來看,已經很少有國家再把民用水壩作爲一個攻擊目標了,這樣做必然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無論是減少碳排放還是反壩運動,有些人以“保護全人類”的名義,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打壓別人。其中滲透的政治博弈和價值衝突往往成爲了人們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國外的環保主義者說地球是一個整體,所以我們先把地球保護好,我們人類才能繁衍不息。不過他們有沒有注意到發展中國家的情況?我們就是有這麼多人,我們肯定要先保證他們最基本的生存發展和福祉。在保證他們能夠生存的前提下,我們再去盡全力地保護生態環境。”張志會說。

中國做事,從來都是知行合一,不屑於無畏的爭論。我們以BO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的方式,在巴基斯坦投資建設卡洛特等多座水電站。在運營期結束後,移交給巴政府。這些水壩是“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將使得巴鐵兄弟不再停電

它們還有效改善了當地人的生產生活用水,讓他們生活得更美好!我們也在非洲幫當地人建造水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