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是怎麼取代弓弩主宰古代戰場的?

網上經常會看到關於弓,弩的威力以及火槍爲何取代弓弩的爭論。筆者在參閱一些書籍和網上一些資料後嘗試給這三種典型的投射武器做一個大致的推論和描述,來分析其各自的作戰效能。由於筆者資料和精力的有限。在描述某種武器時往往只能挑選一些代表性的武器和資料,來以點概面的推測。因此本文並不夠嚴謹,只求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效果就好了。

一、弓與弩

弓和箭是人類最古老的武器之一,最初用於狩獵。當戰爭爆發時,很自然的就過渡爲士兵基本的投射兵器。弓按不同的分類法可以有很多種類,本身原理是由人類的力量轉化爲弓形變的勢能,再轉化箭矢飛行的動能。弓的威力取決於人的臂力,要有效發揮弓的效能需要使用者自身良好的協調能力,因此需要反覆的訓練。[1]英格蘭的長弓兵自幼就開始習射長弓,以脊柱變形爲代價,創造了戰爭史上一個又一個傳奇。

火槍是怎麼取代弓弩主宰古代戰場的?

當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出現了一種帶有延時機構的弓,那就是弩。弩和弓的原理是相同的,“弩生於弓,弓生於彈”。[2]早期的弩靠臂力張開,在射程力量上很難說對弓有什麼優勢。劉佔成在對兵馬俑出坑的弩進行研究時認爲其有效射程只有60-70米,這是和宋應星關於弩的記載相符合的。[3]但是弩由於能做到“勢如簧弩,節如發機”。[4]。在對使用者要求上就比弓低不少,因此在一些缺乏弓箭傳統的國家,就會使用弩來彌補投射力量的需要。[5]

二、強弩,弓與弩的對比

臂力終究是有限的,由於對投射武器力量的需求,弩發展出了腳踏腰引的開弓方式。這樣就能讓使用者把更多的力量轉化爲勢力,以達到更大的威力。[6]中國強弩的發展高峯應當出現在宋朝,出現了一種“神臂弓”,是一種“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被認爲是“最爲利器“[7]。根據名將吳鱗的陣法記載:“約相搏,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併發,次陣如之。” [8]筆者認爲在這時,弩的射程已經超過弓了。當然這種武器的使用條件也更高,呂頤浩說:“神臂弓箭在軍器中雖最遠能及遠,然其藝難精。自來追逐將下能射神臂弓者,率不過三四百人。兼臨陣對敵,緩急之際,施放不快,不若強弩之輕捷。” [9]。事實上弩一直就存在着射擊間歇長的問題,“然張遲,難以應卒,臨敵不過三發、四發,短兵已接” [10]因此,即便在宋朝,雖然弩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已經超越了弓,但是由於機動力和射速的缺陷,綜合而言依然不如弓。古人是這麼總結的“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爲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爲第一。” [11]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歐洲,當英國引入威爾士長弓後,就漸漸放棄了僱傭弩手。同時在百年戰爭時期,中世紀最好的熱那亞弩手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幾乎都被長弓兵壓制。[12]

三、火繩槍的出現與弓弩的衰落

火槍是怎麼取代弓弩主宰古代戰場的?

火藥最初在中國煉丹術中被髮明,是一種威力中等的炸藥。當人們發現將黑火藥藥裝密閉容器內,利用點燃後產生燃燒氣體的爆炸力,使兵器和兵器系統具備了比以往的任何兵器大得多的殺傷力,就誕生了管型火器,作爲士兵的投射武器。最初的這種火器十分簡陋,長度很短,發射時要士兵用燒紅的碳或者鐵通過火門引爆發射藥,士兵的眼睛必須緊盯着火門無法瞄準。這種火器被稱之爲火門槍,,發射不便,精度很低,有效射程僅爲50碼。由於這些缺陷早期火器對弓弩並沒有什麼優勢,因此黑火藥時代火門槍會和弓弩混用。

15世紀歐洲出現了顆粒火藥,同時出現了較爲安全的點火裝置,採用燃燒的“火繩”和放置這種“火繩”的裝置。更長的槍管和彎曲的槍托使瞄準更爲便捷,提高了精度,射程大約可以達到100-200碼。T·N·杜普伊認爲這是真正可以用於實戰的輕型黑火藥兵器。隨着火器的發展,弓弩傳統的地位就受到衝擊,而開始被取代。當然由於早期黑火藥兵器依然存在着許多問題,這種替換十分緩慢。法國到1566年開始取代十字弓,有長弓傳統的英國到1596年才正式將其作爲正式武器,奧斯曼的精銳騎兵拒絕用火槍替代手中的弓。[13]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的明朝,明孝宗時大臣丘睿說:“今世唯用弓,而所謂弩者,隊伍之間,不復用矣,意者有神機火槍意代之,故不復制”。[14]按他的話說,明朝那時已經用火槍取代了弩,,而弓箭還保留。當然其實那時弩在明朝軍隊中還是有運用的,但也可以看出其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了。

四、火繩槍與弓弩的對比

在關於火槍與弓弩優劣所有中文的著作以及討論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漢譯本的《武器和戰爭的演變》(作者:T.N. 杜普伊)的論述,除此之外,其他的作品或者討論,無非是重複,論證,或者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其觀點。

“早期的火槍命中率低,射程短,射擊速率慢而且使用起來極不靈便。表一列舉了各個歷史時期中各種兵器的相對殺傷力。從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火槍的殺傷力實際上還不如同時代的長弓和十字弓。但是,火槍的使用比較簡便,步兵經過短時間的訓練便可很快掌握,相反,要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得經過幾個月時間的練習,而要真正精通則需數年時間的刻苦訓練。”

相應的,T.N. 杜普伊給出了兵器的“理論殺傷力指數”,根據兵器的射程,發射速率,精度,可靠性等,弓弩和火槍的理論殺傷力指數如下:

普通弓:21

長弓:36

十字弓:33

火繩槍(16世紀):10

17世紀滑膛槍:19

18世紀燧發槍:43[15]

沒有比這個表格更能直觀和量化的瞭解相關武器效能的了。但是這個表格有一定的侷限性,是把各種武器套用到經驗公式中,得出的各個武器的假設殺傷指數力。這個公式的計算方法假設,目標是一個寬度和縱深無限的陣列隊形,每平方米一個士兵。在這個隊形中,每小時可以讓多少人失去戰鬥能力,來比較不同武器的效能。[16]由於戰爭情況非常的複雜,簡單憑這個表格就得出早期火器不如弓弩的結論是武斷的。事實上T·N·杜普伊自己也在書中寫到“火槍雖然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作戰中卻是不可缺少的。16世紀的軍隊倘若手裏沒有火槍,它是決不敢跟有火槍的軍隊交戰的。” [17]

火槍是怎麼取代弓弩主宰古代戰場的?

火繩槍傳入中國後,這種冷熱兵器的對比更爲明顯。抗倭名將戚繼光給予了這種火器高度的評價。“鳥銃本爲利器,臨陣第一倚賴者也。…….夫刀銃者,鳥槍長刀也,鳥銃遠射極準,長刀近用先及,槍棒者,槍亦 銃,北方呼爲快槍。……弓矢遠不如火器,命中不如鳥銃,而敵以堅甲 當之,每每射不能入,亦明知而不肯變其習者,緣上司抄閱偏於此耳。“[18]同時在戚家軍的戰術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時的火槍射程已經大於弓弩:”賊在一百步……第一層鳥銃舉放,再吹天鵝聲,第二層快槍舉放,着準打賊。……內賊至三十步,摔鈸急響,收放弓矢等器。“[19] 類似對比的記載還有朝鮮政治家柳成龍在中朝抗倭戰爭後的總結:“古無鳥銃而今有之,致遠之力,命中之巧,倍於弓矢。“[20]

五、總結

早期的火器從初生到成熟雖然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其化學能的天然優勢註定將取代弓弩。無論是弓還是弩說到底是人力的轉化爲勢能。而黑火藥的使用打破了這個侷限。雖然早期的火器最先存在着機動不便射速慢的缺點。然而由於其威力大易於訓練,因此先取代了同樣機動不便,威力和訓練方面也沒優勢的弩。而隨着火器的逐步發展,在解決輕便和射速問題後,終於也把人類最古老的武器——弓,推入了歷史的墳墓。

火槍是怎麼取代弓弩主宰古代戰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