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外婆祖籍是上海南匯人,外婆家的村子對着外公家的村門口,所以他倆打小就認識,但又不是門當戶對的青梅竹馬。外公告訴我們,他小時候連山芋都喫不上,只能喫山芋皮,而外婆家則相當富裕,每個禮拜都能燉一隻雞喫。外婆常說,外公爲人忠厚老實、喫苦耐勞,即使兩人曾分隔兩地十一年,也彼此守候着對方。每每聽到外婆的誇獎,外公總是笑而不語。就這樣,富家小姐和窮苦小子攜手走了一輩子。

在我和表哥、表弟的記憶裏,我們的寒暑假往往都是充滿着外公外婆的點點滴滴。清晨,外公一大早出門去買菜,外婆就帶着我們幾個去小花園裏打太極拳,接着再去喫點心,偶爾我們也會在家幫忙剝剝毛豆、揀揀菜。喫過外公做的午飯,如果是寒假,我們就一起坐在陽臺上,曬着太陽;如果是夏天,我們就在門口鋪上涼蓆,席地而躺,聽外公外婆說說以前他們年輕的時候,聽着聽着,我們就睡着了。

每逢家裏有人過生日,外公總是會燒招牌長壽麪,伴有蛋皮、木耳、肉丁、筍丁等澆頭,再大的一碗麪,我們總是喫得連麪湯都喝盡,這是令我非常懷念的小時候味道。

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再也沒有寒暑假了。可每次來到外公外婆家,喫上一口外公親手做的飯菜,聽上一陣外婆講了無數次的老故事,那都是打心底裏高興的事兒。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有着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外婆家雖然家境優越,但她卻沒有大小姐的嬌貴,勤懇工作、恪盡職守,曾是上海市的勞動模範。外公做過小學校長、做過紡織廠廠長,他始終向我們念着共產黨的好,給我們喫飽飯。那時,還是孩子的我們總是笑他,現在哪還會有人喫不飽飯。後來,外公外婆家在小區裏第一個亮牌成爲“黨員之家”。再後來,我的表哥表弟也入黨了,我算是“落後分子”。

直到上個月,我終於成爲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第一時間將這個喜訊告訴已經躺在病牀上的外公,外公很激動地給我蹺了大拇指說:“好好好,人生第一大好事。”其實那時的外公已經瘦骨如柴,非常虛弱了,但他打心底裏爲我高興,精氣神一下子足了。兩個星期後,外公走了。

距離外公離開只有兩週的時間,我的外婆也過世了。人家都說,老兩口是感情好,纔會一起走的。可對於一下子失去兩位至親的晚輩,一時間,我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內心的傷痛。外公外婆的一生,給我們的回憶是美好的,是幸福的。特別是對摯愛的忠貞,對至親的關懷。(雅德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