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由中關村海淀園、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及北京市海淀醫院共同組建的中關村科學城臨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北京市海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淀院區)正式揭牌。

海淀區政府副區長李長萍,海淀區政府副區長、北京市海淀醫院理事長劉聖國,海淀區委衛生工委書記、區公共委主任甄蕾,海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區科委主任林劍華,海淀園管委會產業規劃發展處處長舒畢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北京市海淀醫院院長張福春,北京市海淀醫院副院長戴軼,中心主任李海燕等領導出席了揭牌儀式。儀式由北京市海淀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蘭英主持,還特別邀請了中關村海淀園製藥企業代表科信必成等負責人出席。

會上,北京市海淀醫院院長張福春彙報了“智能醫院”建設發展規劃。據張院長介紹,海淀醫院將基於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VR/AR等前沿技術在醫療領域最新成果,充分應用海淀科技企業最新科技成果及應用模式,在惠及百姓同時,逐步實現醫院的智能化提升,率先建設成爲智能醫院。

隨後,中心主任李海燕彙報了中關村科學城臨牀研究中心未來發展規劃,提出臨牀研究已成爲我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構建的最大瓶頸之一。中心定位爲以國家需求爲導向,促進藥品及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滿足公衆臨牀需要。中心將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總院已有的國家婦產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及國際規範化新藥臨牀評價技術平臺爲支撐,實現集聚人才、整合優勢資源、開放共享、多方協作、高質高效的創新技術平臺建設,以提升臨牀研究總體能力。中心將優先服務中關村海淀園,輻射北京乃至全國,力爭10年打造國際一流的臨牀研究中心。

喬傑院長致辭,中關村科學城臨牀研究中心成立有重要意義,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總院領導高度重視中心建設。強調海淀區爲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與未來醫改要求是一致的。高水平的醫療機構應將疑難疾病診治、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三大主業並重,地處海淀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推動科技創新及科技轉化。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總院已經建立了鼓勵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政策,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經過20餘年的積累,總院也建立了成熟的臨牀研究技術服務平臺,並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研究經驗,位於全國前列,獲得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今年爲總院和海淀醫院深度合作第5年,希望將新藥及醫療器械臨牀研究作爲兩院深度合作的新的切入點,將總院成熟的臨牀研究體系引入海淀醫院,在海淀區人民政府及中關村海淀園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推動醫療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滿足公衆臨牀需求。

最後,海淀區副區長李長萍致辭。她表示,海淀區在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關村創新發展40週年,也是中關村科技園區設立30週年。中關村科學城的發展正處於分水嶺上。海淀區對中心寄予厚望,希望中心能發揮自身優勢,逐漸成長成爲產業發展可依託的平臺,同時搭建企業和醫院合作的橋樑。同時,期待能從中心不斷走出好的項目和企業,真正支持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

她還希望,地處中關村科學城最核心地段的海淀醫院能夠藉助與北醫三院融合發展的契機,將自身打造成爲一所智能化的醫院,從人工智能、臨牀研究等全方位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在中關村科學城發展氛圍中,海淀醫院要責無旁貸的發展成爲智能化的醫院,爲海淀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

(北京市海淀醫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