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亚马逊雨林里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起一场风暴。有时候,这种看似偶然的连锁反应,所能起到的效果就是这么地玄妙。可不要以为这样的“蝴蝶效应”只存在于自然界。其实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之中,这种联系都毫不鲜见。

比如说,最近巴基斯坦的武装直升机采购项目,就活生生地上演了一次“蝴蝶效应”。哎?这笔买卖不是早就已经定来了么?我们的武直-10惜败于土耳其的T-129,巴方连T-129的30架订单都签了。你说的没错,之所以又把这件事翻出来,是因为最近在关键的节骨眼上又出了岔子。

经常看国际新闻的亲们一定注意到了,最近土耳其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闹得可不是一般的僵。可这跟巴基斯坦的订单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出就出在T-129虽然主要引进的是意大利阿古斯塔A-129的技术,但T-129身上却配备了许多来自美国的设备和部件,其中就包括最早为“科曼奇”而研制的CTS-800型涡轴发动机。当初之所以能够击败武直-10。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高原性能更好的发动机所赐。然而,T-129依靠美国发动机取得优秀性能,就难免要看美国人的脸色。一旦美国停止对土耳其提供相关技术和装备,那么T-129将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甚至土耳其方面能否按时交付都很成问题。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武直-10就能“咸鱼翻身”了呢?恐怕事情还没这么简单。因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巴基斯坦方面会在高原性能的要求上有所降低。这蝴蝶扇一扇翅膀非但不会给武直-10“复活赛”的机会,没准半路还会杀出另一个“程咬金”。

于是有人曾断言,下一场“风暴”将很可能会来自非洲。别看南非的CSH-2“石茶隼”颇有些“小众”,但这款来自非洲的武装直升机实力可是不容小觑。数量虽不多,可它却因为优异的性能,以及独特的技术发展路线而颇受业界好评。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南非长期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与邻国关系不佳,因此急需一种能与周边国家游击队作战,续航时间长、维护方便、而且能适应南部非洲恶劣飞行环境的先进武装直升机。当时的南非尽管是非洲第一工业强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决定了南非在核心技术上必然采取“拿来主义”。尽管条件不佳,但南非阿特拉斯公司却尽最大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和技术风险,来独立研制出南非自己的武装直升机。

如果说AH-1与米-24分别是武直版UH-1与米-8,那么“石茶隼”则几乎可以称为是武直版的“美洲豹”。南非的“石茶隼”除了在旋翼、发动机等核心部位上,采用了法制“美洲豹”的成熟组件外,在外形上则大量借鉴了AH-64“阿帕奇”的设计。但与AH-1与米-24在经过多重改进才具备完整作战性能不同,其在研发初期就已装备了1400KW级的强大动力。“石茶隼”装有两台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每台功率1356KW,最大起飞重量8.75吨,巡航速度每小时287公里,实用升限6100米,最大航程1200公里。具有足够的动力和良好的应急功率,能承载更多的油料和武器。这些先天的优势,使得南非虽起步较晚,但研制的武装直升机整体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却并不低。

​更重要的一点是,其实巴基斯坦与南非两国在军备领域的合作也颇有渊源。曾有消息称,其实巴方早在2010年就曾考察过“石茶隼”。尽管最终因为2000万美元的过高单价,以及美国的从中作梗方才作罢。但再次进入巴基斯坦的采购视线却也并不困难。除了“石茶隼”采用大量通用核心技术,在维护保养与成本上有很大优势外。得益于“石茶隼”在武器、机载设备上的改装升级潜力巨大,南非很有可能是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出售一个简单的技术框架。然后巴方再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其他途径采购配套装备来进行整合。这样不仅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一款堪用的武直,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掌握部分武装直升机的核心技术。这些都无疑对巴基斯坦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虽然事情还没有最后敲定,但我们的武直-10被“截胡”的尴尬处境却实在是值得警醒。痛失巴铁订单,反映的恰恰是武直-10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过去那种将自己出线的希望总是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国足思维”,今后恐怕是真需要改一改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