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6:小作坊兼併大公司,劉秀昆陽股戰成謎

難怪有人分析劉秀的影視劇爲何比較少時,認爲因劉秀個人能力太強,總能無驚無險地瞬間打掃戰場,比起被壞人虐得九彎十八曲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恨得牙癢癢眼直冒金星想棄劇才被好人解氣地收拾的戲劇衝突,少了很多觀賞指數,當然不被追求收視率最大化的編劇導演的特別青睞。

當然,現在也流行“最強大腦”,所以劉秀食腦的神事,始終被戲劇、評書和通俗說史者的無任歡迎,這確實是另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好事。

說到這,關於劉秀的昆陽神戰,也已經到了要打掃戰場、結案陳詞的時刻了。

我們也知道昆陽之戰最初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防守戰,瞬間能拔高爲反莽的最大正面戰場,絕對是神的主意,那就是神要完成劉秀的神化過程。除此之外,似乎其他語言和評價系統都是蒼白無力的。

而且,一說到這莫名其妙的昆陽之戰,我們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機械重複如此觀點,那就是王莽故意派出他的戰神堂弟王邑,隆重爲劉秀送來成神的“天使投資”,大打昆陽股戰,助其能小作坊“惡意”兼併大公司,以便把王莽不經意間從姻親那裏稍稍偷來的漢家江山,再原樣送回去,去掉“隔壁老王”的惡名。

這個,可以類比曾偷了大唐的武周皇帝武則天晚年還政於唐的作法及其操作方法。

不然的話,我們很難理解王邑那麼多解釋不通的奇葩行爲,比如把幾十萬精兵長久地困在小昆陽,又比如不準士兵用“人海戰術”把劉秀疲於奔命的烏合之衆瞬間碾壓,根本就是自動把打勝仗的權利拱手相讓了。連曹劌論戰都特別強調“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理論,王邑卻反其道而行之,此中貓膩諸君心照。

按照這種邏輯,我們纔好理解王邑這種也曾把幾十萬義軍瞬間消弭於無形的一代戰神,所能犯下的最低級錯誤。他的一切愛面子、公平對戰、驕傲輕敵……,這些十萬個爲什麼,也瞬間會迎刃而解。

更加重要的是,因爲劉秀會扮豬喫老虎,會玩低姿態,像老虎猛撲之前的貼地低伏,讓對方軍神麻痹大意,驕傲輕敵,進而被反撲得不知所措,懵懵懂懂之間,沒有了軍事想象力,被喫掉便是最宿命的安排。

既然諸多搞不清楚,以下我們綜合引用某些歷史研究者的評述作結。

在對謎一般的昆陽之戰中,有位歷史愛好者,用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等五事加以佐證,因爲劉秀盡得這“五事”,才得以在完全不可能取勝的昆陽之戰中,完成最漂亮的戰場反轉,逆襲成功,實現人生和歷史的強制轉變。

所謂道,即是政治道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當時天下皆反,戰火紛飛,王莽的政治統治也可以說是到了衆叛親離的地步,兵力再強也是表面現象,因爲人心向背最能決定戰爭勝負的走向。

而這“天”,就有點玄乎,所謂的天怒人怨,也是一種象徵性的政治延續。連打仗期間天神都適時派出雷公和雨神,甚至於隕石陣,前來爲代表月亮消失殘暴莽軍的劉秀助戰,如天兵天將降落的洪水軍團,瞬間把驚慌失措的莽軍衝得七零八落,“溺死者以萬數”,這樣的天威,誰能抗擊得了?只能說人間的戰神王邑,徹徹底底地敗給了天的不可抗力,劉秀是天子的傳說也有了最有力的佐證。因爲這,連人間窮兇極惡的王莽召喚獸,也即時被嚇得四肢發軟,逃得無影無蹤了。

至於這地,更是玄乎,到現在還有歷史學家爲打仗很有兩把刷子的王邑,爲何把一雙豬眼深情地注視這一片小得沒法展開大兵團作戰的平原與大山結合部易守難攻的昆陽,感到深深困惑。這城根本就是“小而堅”,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那種,適合小股守軍堅守(不然的話也同樣心浮氣躁只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動不動就想投降的王鳳也不能守得那麼久),嚴尤都曾勸王邑棄了這戰略“雞肋地”,直接轉攻宛城,居然王邑少有的堅決,即堅決以己之短攻人之長,難道很有戰爭想象力的軍神王邑,也想如馬謖一樣置於死地而後死?不說也罷。

至於這將,前文已經說得你們聽到耳朵都起繭子了,不想再重複,只能徹底懷疑王邑同學是天神派來幫可憐的劉秀的,他可能是劉秀的“臥底”,不用策反的那種。

最後,便到了“法”。這“軍法”,按照兵聖孫武的理解,就是“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換句話說,“也就是軍隊的制度、編制和後勤。”百萬莽軍看似強大得無以復加,但由於主帥王邑的魯莽行事,又由於沒有統御如此之盛的軍隊的能力,囿於其滯後的技術條件和組織能力,於是“根本無法對如此龐大的人羣進行有效指揮”,加上中央軍(長安勇士)和地方軍(州郡精兵)沒有很好磨合和配合,只要碰到突發事件(比如其時的雷雨交加之惡劣天氣),極容易發生因軍令不暢而驚慌失措互相踩踏之事,安全隱患極高(果然後來發生了人踩人的事件,以至於“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間”,這個現象現代體育頂級比賽也時有發生)。

正因爲統帥領導不得法,再牛叉的軍隊,也瞬間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這個看王邑的難兄難弟前秦苻堅,因東晉人一聲“秦軍敗矣”,就讓80萬軍隊立馬兵敗如山倒一個套路,嘿嘿。

所以,事後軍事觀察家們趁機把貴爲王莽軍神的王邑踩得一文不值,更是爲劉秀“非常高明的戰略眼光、超人的勇氣,以及卓越的戰場指揮能力”讚不絕口,甚至懷疑王邑這軍神是不是自封的,以前的瞬間擊潰幾十萬人,估計也是謊報軍情,這明擺是小學生式的將軍秀嘛。

在此,我只想公道地說一句,人倒黴的時候喝涼水也塞牙,何況瞬息萬變的戰場沒有常勝將軍,劉邦也曾嘗過王邑式的的兵敗如山倒之苦滋味呢,最後得天下的卻是他,可謂是同人不同命也。如果王邑運氣好以優勢兵力迅速攻下小昆陽,那麼後來的一切分析都沒有了意義。他正好運氣滯,且越不順越賭氣,最終也只能願賭服輸,沒話可說。俗話也有“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的說法嘛,劉秀確實是運氣出奇地好,甚至好到連天也幫他,他要從小羣演成長爲天王巨星,還得靠這小昆陽一戰成名呢。

爲此,有人又有意無意地把劉秀那好本家劉備扯出來對比一下,認爲劉秀這運氣忒是太好了,劉備在這方面差得遠,簡直就差上孫悟空的一個筋斗雲。劉秀一出道便能與軍隊富戶綠林軍聯合,解決兵荒;然後又在昆陽瞎貓碰上死老鼠的迅速一戰成名,贏得了厚實軍功;再後來通過聯姻持節北度河,不是上天特別眷顧,誰有這麼好的運氣?直接就是天上掉金子被砸中的那幸運人兒,而“成大事者,運氣絕對是第一要素”。

正因爲運氣特好,格局超高,所以劉秀便能勢如破竹地迅速打開局面,其後一路走來,天下人才超七成都歸於其麾下,可謂人才濟濟,也爲他迅速建國準備了充足的幹部基礎。

反觀劉備,連最初的起事家當都是他的富朋友張飛贊助的,起點很低。桃園三結義也是鄉俠的水平,運氣不好時還被小小督郵欺負。即使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一個千古名相和五虎將幫襯,家底還被東吳火燒連營給燒沒了,最後一生走不出巴蜀,最威風時做個皇叔,還處處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排擠,運氣不是一般地差,和劉秀相比,只能說是天壤之別。

果真如此嗎?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以上對劉秀取勝的各家分析是對是錯,這一如我們弄不清楚爲什麼劉秀稀里哇拉只消一柱香的功夫,就把王邑的百萬大軍給打敗了(要說運氣,碰到他的剋星劉秀,王邑也忒是太倒黴了),到現在還給那些史學家出了不大不小的難題,併爲此爭論不休。

比如,一向溫文爾雅、膽怯懦弱的劉秀,爲何一對戰王邑如狼似虎的軍隊,就能如此神勇,全無畏懼,從最柔的婉約派變成了最粗的豪放派,小宇宙爆發一下子就解決掉了敵方几十精壯軍人;又比如,面對重重包圍,連狗都逃不掉蒼蠅飛不出,分分鐘成孫悟空打死的那個有去無回的小妖精有來有去。爲什麼全副武裝很顯眼的劉秀十三勇士就能突圍而去,沒有傷亡,難道真有仙人指路?再一個,收拾完王邑中軍,居然天神又適時前來助戰,這如果不是神啓,誰能有如此好的運氣?

關鍵是,劉秀還是中國歷史上參與和指揮戰爭最多的皇帝。據有心者統計,“他的對手僅稱帝號的就有王莽、王郎、劉玄、劉盆子、張步、劉永、李憲、彭寵、盧芳、公孫述等”,大仗硬仗不少,他也有運氣不好戰敗的時候。

我不知道,要弄清劉秀致勝的深層原因,比宇宙深處還混沌,簡直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那種初始混亂,一切如夢似幻,夢遊都沒這麼神奇。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昆陽之戰這一對中國歷史具有深遠影響的大決戰,讓鄉下種田郎劉秀迅速成神,迅速在歷史舞臺上位。儘管不久他的大哥劉縯也迅速“成仙”,仙逝的那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