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終於露出笑臉,久違的陽光再次普照南粵大地,持續一週的強降雨趨於結束。

自8月27日以來,受季風低壓影響,在長達近一週的時間裏,廣東遭受不同尋常的強降雨襲擊,珠三角南部市縣、粵東地區出現持續性特大暴雨,惠州惠東高潭鎮錄得刷新廣東歷史記錄的全省最大過程累積雨量1394.6毫米((超過北京2年降雨總量))和最大日雨量1056.7毫米(相當於北京1.5年降雨總量)。

持續特大暴雨導致江河水位暴漲,有14條河流出現超警洪水,粵東練江出現超歷史實測最高水位,造成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面對嚴重的洪澇災害,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防總、水利部的指導下,在省防總的科學指揮下,在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人民奮起抗災,共同譜寫出一曲衆志成城戰洪魔的英雄樂章,將災害損失將至最低。

雨量水位,均超極值

本輪強降雨,從8月27日開始,持續時間近一週,全省出現持續強降水過程,各地先後出現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持續性特大暴雨範圍,覆蓋珠三角南部市縣、粵東地區。

本次降水過程具有“暴雨持續時間長、強降水落區集中、雨量超歷史極值”的特點:

暴雨持續時間長:此次強降水過程持續了6天,全省大部分市縣都出現了暴雨,其中惠州、汕尾、揭陽連續3天錄得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強降水落區集中:強降水主要出現在珠江三角洲和粵東市縣,其中特大暴雨都出現在珠江口兩側及粵東市縣,累積雨量普遍超過500毫米,累積雨量超過1000毫米的5個站點則集中在惠州惠東縣和汕尾陸河縣。

雨量超歷史極值:惠東、陸河等地的過程累積雨量、日雨量均刷新了歷史極值。27日20時~9月1日20時,高潭鎮錄得過程累積雨量1394.6毫米,刷新了廣東省過程雨量極值(2005年6月18-24日,惠州龍門1330.3毫米)。惠東高潭鎮日雨量1056.7毫米(8月30日05時-31日05時),刷新了廣東省日雨量極值(2013年8月17日,惠東高潭鎮924.3毫米),也創下中國大陸非颱風降水日雨量極值。陸河縣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日降水,河口鎮日雨量670.8毫米(8月30日07時-31日07時)超陸河縣最大日雨量極值(2013年8月17日,上護鎮512.3毫米)。

據水文氣象監測,8月27日20時-9月1日20時,全省平均雨量172.5毫米,有5個站累積雨量超過1000毫米、150個站超過500毫米、896個站超過250毫米,有3382個站超過100毫米,佔全省總站數(共4876個)的69.4%。累積雨量大於700毫米的站點有:惠州市惠東縣高潭鎮1394.6毫米,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1048.3毫米,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鎮752.3毫米,揭陽市普寧市鮜溪鄉748.9毫米。

持續強降雨導致粵東沿海、東江等地14條中小河流水位超警戒,其中練江汕頭段多站點水位超歷史極值。

提前部署,啓動響應

本次強降雨來臨前,省防總就提前做出部署,8月26日,省防總就下發了關於做好近期強降雨防禦工作的通知,指出27日-30日全省有持續性強降雨過程,要求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嚴陣以待,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和轉移危險區域羣衆。

根據天氣發展態勢,省防總決定於8月29日12時啓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啓動本地區本部門防汛應急響應,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做好最充分的防禦準備措施,各級各類防汛責任人立即上崗到位,做好隊伍、物資等應急搶險準備。

雨越下越大,江河、水庫水位不斷上漲,部分中小河流出現超警洪水,防汛形勢越來越嚴峻。

根據最新雨情、水情發展態勢,省防總於8月30日13時將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應急響應。要求受影響地區各級三防責任人要全部上崗到位,加強堤防、水庫、水電站、水閘等工程和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削坡建房、在建工地等隱患點巡查,落實中小河流洪水、城鄉內澇、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措施,確保人民羣衆生命安全。

與此同時,省防總及時啓動聯合值守機制,相關成員單位業務骨幹進駐省防總集中辦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及時應對相關突發應急事件,提高指揮效能。

領導重視,靠前指揮

省委省政府對做好防汛工作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全省防汛搶險救災工作。8月31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搶險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始終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紮實做好當前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科學調度、精準施策,加強交通、通訊、電力保障,切實做好防範和應急處置。要第一時間妥善轉移安置危險區域羣衆,做好宣傳動員和信息發佈,落實好羣測羣防機制和措施,確保不漏一人,確保人民羣衆生命安全。要堅持落細落小落實,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穩妥做好水庫泄洪,嚴密監測,及時處置險情,堅決防範次生災害和災害引發的意外事故。要加強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預警,強化應急管理和值班值守,落實防汛減災的人防、技防、物防等準備,提高災情應對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有效性。

省政府也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搶險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層層壓實責任,深入細緻抓實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全面開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全力降低災害風險;加強預測預報預警,切實提高災情應對的主動性和有效性。省政府領導及時趕赴汕頭、揭陽等受災一線指導救災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領導靠前指揮,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有力有序組織防禦工作,牢牢把握防災抗災主動權,全力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軍地聯動,全力搶險

在特大暴雨的襲擊下,廣東多地出現不同程度洪澇災害。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情發生後,駐粵部隊立即組織官兵趕赴災區,與當地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全力投入抗洪搶險救災行動。在省防總的協調下,至9月4日,省軍區、武警、公安消防出動兵力21447人次、舟(艇)5525艘、車輛1191臺,參與抗洪搶險救災。

爲做好羣衆的救援和轉移,省防總從佛山、梅州、惠州等地調派省防汛民兵輕舟隊員100多名、橡皮艇、衝鋒舟、摩托艇80餘艘,赴災區參與搶險救災行動。

爲支援汕頭等地區排澇,省防總先後協調廣州、深圳、珠海等地三防部門、省公安消防總隊和省三防物資儲備中心共調集5輛排水搶險車、5臺大型移動泵站、4套遠程抽水車組參與排澇。

根據汕頭市排澇搶險工作的需要,9月3日,省防總再次派出督導組前往一線指揮,並從深圳、珠海及社會企業增派3臺搶險排水車,一臺大水牛排澇機器人,2套8寸液壓泵,2臺4寸液壓渣漿泵。省公安消防總隊也再次從全省各地增調3套遠程供水泵組支援汕頭搶排積澇。水利、國土、住建、通信、電力、石化等省防總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共派出專業搶險隊伍人員2萬多人次參與搶險救災工作。

據統計,至9月4日,全省共組織10.8萬名幹部提前下沉到鎮村組織羣衆轉移,累計發出6184.6萬人次緊急避險信息,派出1791個工作組,組織轉移羣衆116.27萬人,開放1804個應急避護場所,發放摺疊牀604張、棉被2720牀、毛巾被3556牀、毛毯1031張、礦泉水1.7萬箱、方便麪4.5萬箱、麪包6.7萬個,妥善安置3.63萬人。

科學調度,精準泄洪

本次強降雨的雨量極值記錄,出現在惠州市惠東白盆珠水庫庫區內的高潭鎮,日降雨量達1056.7毫米,白盆珠水庫庫區成爲暴雨中心。如何確保水庫安全,減輕庫區及水庫下游的防洪壓力,成爲本次防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白盆珠水庫位於東江第二大支流西枝江上游,總庫容1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856平方公里。

在特大暴雨的襲擊下,白盆珠水庫壩前水位於8月28日17時開始起漲,隨着暴雨的持續,水庫水位不斷上漲,直逼汛限水位,水位升幅最高時達1小時上漲0.43米。

“如果水庫水位得不到有效控制,水庫就存在很大安全風險。要控制水位,確保水庫安全,就要泄洪”,惠州市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副局長陳健鋒告訴筆者。

就在水庫水位逼近汛限水位之際,水庫下游的白花鎮和惠東縣城,已出現嚴重洪澇災害。如果水庫泄洪量過大,可能加重下游災情。如果泄洪量過小,水庫水位上升過快,勢必增加水庫安全風險,也會加重庫區幾個鄉鎮的災情。

指揮決策者頓時處於兩難之地。如何在兩難之中選擇最佳平衡點,就交給了水文專家。

水文專家系統分析了庫區水雨情,統籌兼顧惠東縣城、白花鎮、水庫自身、庫尾羣衆四個相互關聯的安全關係後,提出了較好的洪水調度方案,於31日8:40分開始開閘泄洪,下泄流量爲300立方米/秒,至當晚20時,下泄流量降低爲200立方米/秒, 21:00關閘停止泄洪,泄洪時間約爲13小時,下泄水量約1300萬立方米。9月2日11時起,按不超過300立方米/秒的流量泄洪。

通過科學調度,精準控泄洪水,水庫入庫洪峯流量由4500 立方米/秒,削減爲300立方米/秒,削峯量達到了93%,提前攔蓄洪水3.4億立方米,確保下游50萬人安全,將災害損失將至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防禦此輪強降雨過程中,水利工程成爲滾滾洪流裏的中流砥柱,在洪流中爲羣衆編織一張張安全網,護佑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

據惠州市水文局副局長劉金鳳介紹,“如果3.4億立方米的洪水沒有白盆珠水庫攔截,而自然下泄,與水庫下游區間洪水疊加,洪峯流量將增加3倍以上,災情更是不堪設想”。

省水文局監測數據顯示,在防禦本輪強降雨過程中,全省全省32宗大型水庫、213宗中型水庫共攔截洪水近14億立方米。治理後的中小河流以及綜合整治後的練江,行洪排澇能力顯著增強,及時排泄洪水,降低了流域水位。有效發揮防洪減災作用。

救災復產,有序進行

截至9月4日,全省各大江河均在警戒水位以下,12宗超汛限水位運行的水庫水位也正在逐漸回落。除汕頭市仍有部分鎮村存在不同程度積水外,惠州、汕尾、揭陽等市受災地區塌方受損道路、中斷供電、通信線路已全部恢復,受浸鄉村水勢基本消退,基本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目前,各災區已全面開展災後復產、重建家園工作。(粵水軒)

惠州白盆珠水庫控洪泄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