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2期,原文标题《剑道:被想象的东方》

剑道,在西方世界里被认为是一种智慧的存在,让人们对东方世界充满想象,但真正的剑道到底是什么?习练剑道的人从中获得了什么?

文/卡生 摄影/王旭华

了解真实的剑道以前,我对剑道的初次认知来自昆汀电影《杀死比尔》

北京某剑道馆有优良的剑道传统,在非教学时间段里,段位最高的师兄或师姐会带领后辈一起习练

“奇怪”的规则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电影《杀死比尔》里,让复仇女神乌玛·瑟曼穿上李小龙款黄底黑条纹的紧身衣,手里持一把削铁如泥的日本刀出现在海报里,把西方社会中想象的东方元素都来了一遍:为女主打造专属日本刀的服部半藏,教会女主中国功夫的白眉老道,成为了女主最终复仇成功的关键人物。而影片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乌玛·瑟曼在雪地里与穿着和服的刘玉玲的对战,周围一片寂静,雪花飘散,刹那之间只一个回合,刘玉玲便倒在了血泊之中……与很多人一样,我对剑道的初次认知来自这部电影。

这样利落的杀人手法只能出现在电影之中,而真实的剑道又是怎样的?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北京剑道友会炼津馆。

道场的馆长于汀向我介绍,炼津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剑道友会,是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瑞士人高迪·炼津(Godi Renz)先生发起的,成为非正式的留学生剑道组织。

陪同我一起来道场的,是习练剑道十余年的首饰设计师闫睿和刚刚参加了2018年剑道世界赛的马靓。一向瘦弱的闫睿,体重不到100斤,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四段”女性。她向我介绍了剑道的用具,不算复杂,平日里训练使用的竹刀、道服(衣+袴)、护具为基础配备,穿戴按照衣、袴、垂、胴、面、甲手的顺序进行。

“剑道是一种讲究礼仪的绅士武道,所以在道场中每一个步骤都具有规范性,包括服装的规范、礼节的要求、道场内部的长幼有序,因为剑道的起源和发展来自儒家和禅宗文化。”于汀解释道。这让我想起日本的茶道、花道,都遵循着东方文化惯性中的仪式感。

当天其实并不是教学的时间段。道场有一套传统,最高段位的师兄或者师姐会带领自己的后辈一起练习。几个单独练习的年轻后辈,跟着马靓开始了今天的练习。“以礼始,以礼终”,练习之初和结束训练之后都要正坐冥想,清空外在环境的干扰。学员排列成两排,双方全蹲互相行礼,随后手持竹刀攻击对方,一边高喊攻击动作的名称,一边滑步向前,挥刀劈向对方前额,因为彼此都带了头部、面部的护具,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不用担心受伤。双方对阵时,口中高喊的声音以及猛烈的击打声充斥整个空间,并有刺出、劈砍等不同要求的动作,看上去十分凶狠,马靓解释说:“在剑道里,只有拼尽全力才是对对手的尊重。”

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对于旁观者而言,这样的重复训练是漫长且枯燥的。在他们休息的间隙,我握上竹剑试了试,竟然发现远比想象中困难,在剑往下运动的过程中,从未练习过的人无法控制手中竹剑的方向和力度。“剑道训练是对耐心和毅力的磨练,很多初学者受不了这枯燥而选择放弃,而一旦坚持下去,这将是一生都会持续的修行。”

我提出疑问,为什么在剑道的习练过程中,不像我们想象的西方剑术一样,学习闪躲、规避对方的进攻,而是要迎着对方而上?

了解真实的剑道以前,我对剑道的初次认知来自昆汀电影《杀死比尔》

习练剑道十余年的首饰设计师闫睿向我们展示如何穿戴道服

马靓向我解释:当对方一剑劈下,不能躲、不能退,而要去迎,因为直面恐惧才能置死地而后生。剑道是一个“古怪”的体育项目,它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比赛,但和竞技类武术的“击中”就算得分不同,它有一个“气、剑、体”三者合一的标准,气势、剑刃角度、力度、打击位置和身体姿势均完美的条件下才能获得一分,而这个评判在现场是由三位裁判举手判决的。

相比学习剑道十多年的闫睿,马靓算是师弟,他从2012年才开始练习,但在2015年就获得了世界剑道锦标赛的参赛资格。在去年的世界赛上,他和世界冠军日本队对抗时,虽然以一分之差落败,但是给了对手巨大的压力,有一次互击还几乎得分。能做到这些,在教练于汀看来,若不是每天持续2~3小时的重复挥刀,以及勤于思考的习惯,是无法找到与手中剑的关系的。

当天晚上训练结束,马靓脱下护具时已大汗淋漓。他跟我补充讲了很多剑道里面听上去很“奇怪”的规则。比如在比赛结束时,选手获得了胜利也不能当场欢喜雀跃,否则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因为你必须尊重你的对手,保有一颗平常心。

美国Smashbox Studio拍摄了一部关于“剑道vs击剑”的短片,在片中解析了两种剑术的战斗力。短片邀请了日本剑道大师Toshi Ando和欧洲大学生击剑比赛冠军Machi Block进行一场实力对决,在这一次并没有采用剑道规则的比拼之中,剑道选手仍一直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把击剑选手打得节节败退。

从实力水准上讲,东方剑道特殊的训练方式在实战之中确实有其威力,然而因为剑道的特殊规则,使它成为了小众的修身养性运动。

了解真实的剑道以前,我对剑道的初次认知来自昆汀电影《杀死比尔》

习练前,马靓(右一)带领后辈进行冥想

考段

如果说剑道习练像是一个追求悟“道”的过程,那么在剑道里“考段”的传统则是它仅有的带有目的性的测评。关于剑道的考段,马靓说“难”,它的难不在于入门,而在于升段的时间。目前国际上的剑道大师最高级别是八段,都是年暮老者。拿到一段之后一年才能考二段,二段到三段需要两年,以此类推,顺利成为一个七段高手到八段泰斗,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八段通过率只有0.5%。

于汀是在去年获得的六段。他在2002年之后便离开中国到新西兰定居,北京的炼津馆已经交给了朋友帮助运营。于汀原来学医,现在经营医疗器材,他说:“剑道和医生的职业路线倒是有一些相似之处,住院医升任住院总医师也需要五年的时间。”他是内地最早一批练习剑道的人,那时候内地没有一家真正的剑道馆,都是非正式的剑道组织,他们一行四人在多方联系下,才获得了由香港剑道联盟颁发的剑道初段。

在新西兰,于汀没有停止练习,加入了奥克兰剑道俱乐部,他的老师格雷厄姆·萨耶(Graham Sayer)是新西兰剑道联盟的会长。于汀工作很忙,别说是996工作制,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的工作强度也不罕见,但于汀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小时挥刀,这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

在准备考六段之前,于汀本来胸有成竹,“考前我和很多高段位的老师练习,过程中自认为丝毫不落下风”,结果在考段过程中遇到挫败:他小步前行逼迫对手出击,对手不为所动;他蓦然出手,反被对手反击;当他犹豫不决又会被对手引导,落入对手的套路。这一下,于汀深感自己对剑道多年来的理解不足。此后的一年,于汀在日常练习中大量使用高速视频录像记录,慢放检查每一次交互的战术和基本动作,无论对手是什么水平,他都不再投机取巧,并且做到不计成败,正面迎击,即使是后辈打倒了他,他也不会为了教训别人而使用不符合训练目标的打法。

在采访中,我看到了于汀现在的心无旁骛,就像他跟我聊起剑道和剑术区别时所说:“剑术是一种技术,目标是实用,能够在战斗中击倒对手,保护自己。而剑道是以剑术的训练为手段,达到净化人格的目标。”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在好莱坞电影里对东方剑道的描述会如此玄妙,一击而中并非是空穴来风的想象,而是长年累月的习练让他们能找到最佳的出手时机和位置。

在我采访的六七位习练剑道的人之中,我一直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外行人看来如此枯燥重复的练习,难道你们没有想过放弃?你们到底从中获得了什么?

闫睿是我多年的朋友,她在大学毕业、成为一名首饰设计师之前就已经在练习剑道,可以说剑道见证了她人生十年来的变化。

2008年已是三段的她,在十年之后才终于取得了四段。其间她曾考段失利,当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老阿姨又想放弃了。”此条微信一出,一位老朋友说,你只想着打倒别人,这样的剑道想放弃一点也不奇怪。这话让她豁然开朗。

不止一个人问过她,你有两个孩子,工作那么忙,还要练剑道,是为了赢吗?可怎样才算是赢呢?

闫睿写过一篇小文,回答了上面这个问题:“剑道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美,那种一往无前、舍身一击的冷冽气势,高段位老师们雪山般的身姿。为了达到理想中的美,不停地努力和调整才是剑道的乐趣所在。”之后闫睿调整心态,不以考段为目标,只为心中正确而美的剑道习练,这让她重新发现了剑道的乐趣所在。

为什么要写剑道

做完剑道的采访之后我就后悔了,这真是一篇难写的文章。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剑道的人来说,剑道者的乐趣与痛苦都显得过于抽象,就像我是一个瑜伽习练者,但从来说不清这种生活方式真正给我的人生带来的变化,剑道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非常类似的体验。当你不是身在其中,一切说辞都是空洞的。

所以我预设了一些问题,比如这些年剑道在国内开始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是否和日本潮流文化的影响有关?

当把这个问题向于汀的“90后”学生Franky提出时,我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案。Franky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读研究生,算是资深的日本动漫文化玩家,常常会参加二次元的各大漫展(Comiket、Anime North、亚特兰大漫展等)以及游戏展会(E3、Sony、ChinaJoy、Dota TI),他说:“我觉得剑道和动漫、二次元等年轻人关注的文化不仅没有什么关联,反而背道而驰。近年来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快餐化,看中廉价而快速的满足感,这与剑道所代表的十年苦练、厚积薄发恰恰相反。”

在他看来,剑道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根据自己的意志而选择的道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人是不支持他的,打得好不会有鲜花掌声,打得不好也不会有人帮助。然而,他却在剑道中学习了如何与人相处、对立,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些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无法让他获得的感受。

他说,剑道的每一次习练,感受都不一样,比如当对阵比自己有经验的对手时,恐惧未知而怕被打;对阵和自己差不多的对手时,好胜心切;对阵自己的后辈时,怕输了没面子瞻前顾后。总而言之就是控制不住的小心思在影响自己的判断,受此所困,在本来能赢的对手面前也进退失据。

在Franky的世界里,剑道像一本兵书,是调度自己的身体与一人博弈,这与调度千军万马与万人博弈在道理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试想古人手执真剑相持的场面,生死面前,人性暴露,也就能慢慢了解自我的软弱之处。

炼津馆现在的运营者西西则把剑道当作修正和丈夫关系的方式。个性很生猛的西西被马靓形容为“爷们”,所以她的剑风勇猛、无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她的莽撞,不太顾及对手的感受。慢慢地,西西发现她的作风不仅会伤害对手,还容易在对手面前暴露自己的软肋。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的西西,在处理家庭关系上一如她在剑道里的表现,这曾经让她在生活中感到困扰与无力。现在,当她在剑道中习得了收敛锋芒时,也正是她真正感到与丈夫的关系更为融洽的时候。“真正的强大是你懂得为他人多考虑一些。”

对于我为什么要写剑道,似乎终于有了答案,任何一种能让内心改变的生活方式都值得记录下来,像西西说的,“剑道中的对手与你共生,你看到的是对手,但实际上是你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