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步数排名”,40多岁的王女士每天坚持走两万步。半年前,她的膝盖开始偶尔出现疼痛,后来肿胀难忍,严重影响正常走路。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她得了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晒步数、晒路径、晒热量消耗......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行走行列,甚至有些朋友为了步数排名成为“暴走一族”。

然而,小毓要告诉大家,单从体育运动形式来说,“步行”根本就不是中青年人最好的锻炼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步数多少≠健康好坏

运动对健康的增益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动强度,而运动强度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其实是运动后心率的提高幅度。

例如一个45岁的中年人,平时心率70次/分左右,如果运动时心率可以达到130~140次/分,并且维持一定的时间(应以身体可以耐受为限度),我们基本可以判断他的运动强度足够了。

但是,步行的运动强度很低,绝大多数步行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实际上对健康没有太大意义。

不同体型适合不同运动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年龄,平时应该多进行的是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强健的肌肉能够很好地保护全身关节。而且,不同体型的人适合不同的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肥胖型

身上各部分皮脂的厚度都很厚,体重过重,几乎没有肌肉,骨骼支撑能力弱。

适宜运动:游泳、静态伸展运动

偷胖型

看起来瘦弱,却有很多的脂肪,肌肉力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往往不强,体力不好。

适宜运动:爬楼梯、跳绳、游泳、转呼啦圈

苹果型

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但其上臂部、臀部以及腹部到大腿的脂肪超过标准。

适宜运动:只要肌肉和关节没问题,可参加任何运动,如打球、游泳、骑马等

香蕉型

这类人往往身体瘦弱、脂肪少、肌肉力不强,体力不佳,内脏器官也不太健康。

适宜运动:跳绳、游泳、慢跑、有氧瑜伽

小贴士

运动锻炼请把握好“度”

运动过量会损伤关节甚至危害健康。一般来说,强度相对较大的运动,每周进行3~4次,每次1~2小时,就足以保持运动状态。

如果喜爱马拉松、超长距离游泳、越野跑等高强度运动,则每次运动完应休息3~7天,其间可以穿插每隔1~2天进行适量的器械健身、慢跑等低强度运动,让身体状态得到充分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