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讓我們感覺良好,膨脹起來容易忘了自己姓什麼;而熊市讓我們飽經挫折,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記得CCTV2播出了這樣一個節目,主持人問一個很成功的股票投資人,如何才能取得他今天的成功,他回答:先把錢虧的血本無歸。言外之意,投資者想取得成功得先交學費。

買股票一天就可以收穫一年的理財收益,七天就可以翻倍。股市呈現出一種很好撈錢的的假象,於是無數人前赴後繼地進入市場撈錢。然而,股市也是一個有無數陷阱的地方,投資者屢屢掉進各種陷阱,摔得遍體鱗傷。虧有所思,在歷練中走向成熟,乃爲成長。若無明師指路,我相信,能讓你成長最快的,一定是熊市這個老師。

轉眼間,熊市已三年有餘,這是我經歷的第二輪熊市。第一輪熊市時,對股市認知不深,所悟不多,簡單聊聊這輪熊市教會了我什麼。

1)保守

研究自己的多筆虧損案例後,我總結了這樣一句話:投資股票虧錢的原因一定是買貴了。股票的下跌可以理解爲:估值(PB)明顯下降,淨資產增長和分紅卻無法彌補,致使投資虧損。估值下降,要麼是因爲直接買的太貴,估值迴歸,要麼是業績、淨資產收益率不及預期,間接使得原先並不貴的估值變得很貴,繼而估值迴歸。總之,虧錢就是因爲買貴了。

我有收藏一篇名爲《看了巴菲特所有的投資,我明白了大多數人虧損的真相》的文章,文章描述了巴菲特投資生涯中買入各公司時的估值,我直接把表貼過來。

除了破淨的菸蒂股,巴菲特幾乎沒有買過超20PE的股票,絕大部分都是以低於15PE的價格買入的。一般的公司,巴老只願意給5PE,優秀的公司,巴老願意給15PE,夠保守吧。以保守著稱的投資大師還有施洛斯,巴菲特、施洛斯均師承格雷厄姆,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投資時間超50年,年化收益超20%的人。施洛斯繼承格雷厄姆的理念,更注重淨資產,幾乎從不買超過2PB的股票,巴菲特早年也尊崇這種理念,後來逐漸更重視企業的成長。

二人的投資風格都是極度地保守,是那種大部分人都不屑一顧的保守。也正是因爲這種保守,才使得二位在投資領域長青。反觀我們大部分人,買入股票動輒30、50PE,5、10PB,從未考慮以現價收購公司,擬定盈利增速下,多少年方能回本。這麼說吧,我們的能力圈、選股能力肯定比不上巴菲特,如果我們的出價比巴菲特便宜,纔有可能跟巴菲特打成平手。

大家一般會認爲,低估值對應低風險低收益,高估值對應高風險高收益。其實股票投資完全不是這樣,低估值纔是低風險高收益,高估值只能是高風險低收益。筆者在股市摸爬滾打十幾年,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每日都會有免費的福利送給大家!7月17日分享的斯太爾,短短6個週期的時間收益達到77%;7月20日,通過上升回檔選股法選出提示大家買入的西安飲食,盈利29%!這些漲停好股都是免費送出的,公衆(辛瑤說股)平臺中自行查看!絕對免費!好了,繼續聊今天這個話題!低估值是客觀的,只有買的十分便宜,纔有安全邊際;高估值須有高成長支撐,高成長是主觀預期,而長期高成長公司又是鳳毛麟角,所以高估值的投資註定大概率是失敗。

無論一隻股票在你心目中多麼優秀,絕不能以過高的價格買入,世界上絕大多數股票都值不起30PE。再優秀的股票,巴菲特也只願意出20PE,所以,買入動態PE超過20的股票時,務請三思,因爲這筆投資極有可能會不賺錢。

對於高估值股票,最常見的是以股價大跌方式迴歸常態,芒格說:估值迴歸過程,我沒見過超過4年的,但事實上我很少見到超過3年的。格雷厄姆也非常痛恨高估值股票,並稱它爲“有毒資產”。

2)確定性

再美好的預期和暢想,缺乏確定性的支撐,一切都是枉然。確定性可以理解爲概率,投資股票的確定性就是公司未來長期達成業績或淨資產收益率的概率。

投資,其實是勝率和賠率的組合,盈利數學期望=勝率×贏值-敗率×輸值。確定性越高,則勝率越高,敗率越低;估值越低,則贏值越大,輸值越小。投資研究,其實就是在尋找確定性高、估值低的標的。

但我一向認爲,我們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具備研究、預判能力,包括我自己。我們很難在確定性的主觀認知上有效突破,絕大部分個股也都難言確定性,我們根本無法預測今後企業的經營狀況,可能一個新事物的誕生、一個政策的變化、一個黑天鵝就改變了一切;而低估值是客觀存在的,更容易把握。

論確定性,我想指數的確定性是最高的。只要中國還在,指數必定永遠震盪向上,這是99.99%概率的近永續增長。其次,大公司、消費品製造公司、公用事業公司、技術更新慢的必需品生產公司的確定性要相對強一些。對於個股來講,即便有很高的確定性,投資還是應該適度分散,因爲時間拉長來看,偶然的黑天鵝會變成一個高概率事件,只不過我們不知道它將在哪一天發生。

巴老給投資者的建議是,投資指數就可以跑贏絕大多數投資者,這也體現了巴老對確定性的思考。因爲股市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若自己的策略中沒有很有效的因子,投資收益必將趨近於均值(指數),但由於交易成本的存在、追漲殺跌的心理作怪,長期跑贏指數者寥寥無幾。我還是非常贊同巴老的建議的,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圈,與其在個股間來回奔走,不如對指數施以估值擇時策略、定投策略、槓桿策略,以謀求超額收益。

2700點的A股,悲觀氛圍中不乏低估值股票。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科場;有撞過無數南牆者攜疲憊的夢離開了,亦有王者至暗時刻眼眸更顯明亮。無論怎樣,股市會如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所證明的那樣,熊市總會過去,牛市必將到來,壞股票終將墜落,好股票必迎升起,我們必然會迎來豐收的一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